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车市价格战升级,车企盈利空间遭严峻考验!

   时间:2025-02-17 10:57:09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初,中国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风暴,其根源可追溯至2024年的补贴政策,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消耗了市场需求,导致2025年初车企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库存积压严重,价格战因此成为车企清理库存的无奈选择。

自新年伊始,中国汽车市场便陷入了价格混战的漩涡。据统计,已有超过35家车企和品牌宣布降价,这一趋势覆盖了从自主品牌到合资车企,再到豪华品牌,同时涉及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场价格战不仅揭示了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更凸显了汽车行业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为4.3%,明显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部分已公布业绩预告的上市车企,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显著下滑,亏损加剧。

这场价格战的风暴始于2024年底,由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率先发起,随后长安汽车、吉利、奇瑞等车企迅速跟进。一汽-大众、广汽丰田等合资车企也相继加入战局,降价幅度普遍超过万元,部分车型甚至以“骨折价”出售。

然而,在这场车企间的激烈拼杀中,消费者却显得愈发冷静。乘联分会发布的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降幅高达31.9%。与此同时,1月乘用车产量为210.7万辆,同比增长3.6%,产销差达31.3万辆。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24年的补贴政策提前透支了市场需求,而2025年初车企的产能过剩则导致了库存积压。尽管1月厂商库存增长1万辆,但渠道库存减少了7万辆,表明车企通过强力生产冲刺批发销量,但终端零售未能完全消化库存,市场仍处于“去库存”周期。

对于经销商而言,库存压力同样巨大。尤其是合资品牌经销商,由于销量下滑,库存周期拉长,已普遍面临资金周转压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也显示,库存水平虽仍处于警戒线以下,但多数厂家尚未向经销商下达新的销量任务指标,经销商为降低经营风险,春节前补库意愿不强。

2025年的价格战不仅限于直接降价,车企还通过金融政策、技术升级和差异化服务等手段争夺市场。例如,比亚迪发布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并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下放至10万元以下市场,这是一种变相的价格战手段,但显然更为高明。

在这场价格战中,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转型取得了显著优势,而主流合资车企则面临严峻挑战。春节假期过后,价格战再度升温,特斯拉、小鹏汽车等纷纷推出新的优惠政策,广汽丰田、东风本田等合资车企也陆续加入战局。这场价格战不仅考验着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更考验着它们的技术创新和全球化视野。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