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深度合成乱象:名人音视频频遭侵权,如何守护我们的“脸”和“声”?

   时间:2025-02-17 10:01:31 来源:半岛都市报作者:半岛都市报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AI深度合成技术在音视频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关注。从模仿企业家雷军到制作张文宏医生的音视频,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技术进行诈骗,AI深度合成音视频的侵权现象日益严重。

据报道,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购物平台,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名人音视频的AI深度合成服务。这些服务不仅侵犯了名人的肖像权和声音权,还扰乱了市场秩序。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只需花费几十元,就可以定制AI深度合成的名人音视频。

更令人担忧的是,AI深度合成技术的门槛正在逐渐降低。一些主播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教授如何使用相关软件,使得更多人能够轻松掌握这一技术。这些软件多数为开源工具,网民可以自由下载并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安装和使用。

然而,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专家指出,未经授权,不得深度合成制作发布他人信息。网店接单制作名人视频的行为已经构成侵权,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事实上,国内已经审结了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法院最终认定被告方构成侵权,并判决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

面对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的严峻形势,我们该如何防范?从技术角度来看,可以利用AI技术来对抗和检测AI。目前已有一些典型的AI技术能够对图片或音视频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经过后期加工和合成。防范AI侵权问题还需要从法律、平台和公众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

法律层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细化AI克隆技术的法律条款,明确侵权行为的定义和责任,并加强执法力度。平台层面,应强化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贯和执行,做好已有数据的保护,应用技术手段来规避AI克隆侵权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内容审核和侵权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问题。

对于AI深度合成技术的使用者和信息发布者而言,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存在侥幸心理。法律并没有禁止使用AI合成技术,而是禁止不合法、不合理的使用,尤其是禁止不进行任何显著标识和提示的AI合成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的蔓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