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科技巨头无视DeepSeek挑战,今年算力投资持续加码

   时间:2025-02-15 09:51:44 来源:财经杂志作者:财经杂志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场关于算力投资的辩论正悄然展开。DeepSeek公司的崛起,以其低算力、低成本训练出高性能大模型的技术路径,挑战了业界普遍认为的“大力出奇迹”模式,即依赖大规模算力推动AI技术迭代和商业化的传统观念。

自2023年以来,中美科技公司对大模型的共识是算力与资金的双重支撑是成功的关键。英伟达作为算力市场的近乎垄断者,从中受益匪浅,因为中美企业都在竞相采购其AI芯片。然而,DeepSeek的突破似乎预示着,堆砌算力的方式或许并非长久之计。

尽管如此,美国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却并未动摇其大规模算力投资的决心。数据显示,这些公司在2024年的资本支出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且202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微软计划2025年的资本支出环比增加,亚马逊则预计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谷歌和meta的资本支出增速也将分别超过40%和60%。

这些科技巨头的算力投资不仅用于采购芯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还包括租赁土地、建设数据中心等多方面。它们普遍认为,目前AI算力供不应求,高强度的资本支出是市场需求驱动的必然结果。

微软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其AI业务年化收入已超过130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75%。亚马逊也表示,尽管受到产能限制,其AI业务年化收入仍实现了数十亿美元的增长,增速超过100%。谷歌和meta同样看到了AI业务的巨大潜力,正努力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投资者对于美国科技巨头算力资本支出的回报率开始表现出担忧。尤其是在DeepSeek提出低算力训练模型的可能性后,市场担忧这种新模式会戳破算力需求的泡沫。但科技巨头们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它们继续加码算力投入,以期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这些公司的“钱袋子”仍然富余,净利润和现金流足以支撑高强度的算力投资。它们还通过延长设备使用时长、优化折旧摊销成本等手段,降低算力投资对利润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的“云+AI”业务已经取得了实际回报,营收和利润均大幅增长,这进一步刺激了它们的算力投资。

尽管如此,高强度的算力投资并不可持续。美国科技公司已经历了三轮算力投资高峰,每一轮技术周期都会带来高强度的资本支出,但增速最终会回落到正常区间。微软管理层透露,其算力投资将在2025年上半年末达到供需平衡,亚马逊也预计AI算力产能不足将在2025年下半年缓解。

对于中国科技公司来说,美国科技巨头的算力投资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尽管国内一些从业者对算力过剩表示担忧,但减少算力投资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长期来看,AI应用落地需要更多算力支持,而中国还面临着美国先进AI芯片出口管制的挑战。因此,中国科技公司需要在现有算力基础上做好储备,以应对未来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