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自传《源代码》近日面世,这本书带领读者走进了他的早年生活,追溯了他从青涩少年到科技巨头的成长轨迹。
书中详细描绘了盖茨的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在西雅图湖滨中学的求学时光。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未来的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两人因对计算机的共同热爱而结缘。艾伦虽比盖茨年长两级,但他们的友谊和合作却成为了科技史上的一段佳话。
盖茨在自传中深情回忆了与艾伦共同创立微软的起点。他提到,1975年的一个平凡日子,艾伦手持一本《大众电子》杂志闯入他的宿舍,封面上的MITS Altair 8800计算机瞬间点燃了他们的激情。“那一刻,我们意识到,要么紧跟计算机革命的浪潮,要么就会被时代淘汰。”盖茨感慨道。
Altair 8800,作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它的出现标志着家用电脑时代的来临。在《大众电子》杂志上的亮相,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而盖茨和艾伦,正是这股浪潮中的弄潮儿。
在自传中,盖茨还透露了自己在撰写《源代码》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花了大量时间回顾微软初创时期的点点滴滴,那些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日子,以及那些促成微软崛起的关键因素。他坦言,尽管当时他们意识到了计算机革命的到来,但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艾伦与盖茨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学毕业后,艾伦曾就读于华盛顿州立大学,但出于对计算机的痴迷,他最终选择了辍学。而盖茨,同样从哈佛大学辍学,与艾伦携手踏上了创立微软的征途。他们的决心和勇气,成为了微软帝国崛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