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阿里携手,AI领域再掀波澜。这一合作虽出人意料,但细想之下又在情理之中,背后折射出的是阿里在AI领域的深厚积累与独特优势。
在众多考量因素中,阿里的稳定运营能力尤为突出,相较于近期风头正劲的DeepSeek,阿里的AI技术更为成熟稳健,能够满足苹果的高标准需求。这一合作不仅巩固了阿里的市场地位,更让其股价在短短20日内飙升40%,市值大幅增长。
提及DeepSeek,这家新兴AI企业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力,打破了高性能显卡限制的困境,为全球AI产业树立了新的标杆。DeepSeek的成功,不仅为整个国内AI产业带来了全新的范式和信心,更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响,推动了中国科技公司估值的修复。
然而,DeepSeek并非孤军奋战,在中国AI产业的百舸争流中,通义千问(Qwen)同样表现出色。作为由中国厂商主导的开源模型,Qwen在海外享有盛誉,其最新版本Qwen2.5-Max在各类测评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市场的信心,更为Qwen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Qwen的开源特性使其成为了开发者社区的重要基座模型,众多研究者利用Qwen进行二次开发,创造出了更多具有创新性的AI应用。例如,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Qwen2.5的参数作为基座,结合Gemini 2.0 Flash提供的问答数据,训练出了在数学和编码能力测试中表现优异的S1模型。这一成果再次证明了Qwen的强大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
不仅如此,Qwen还提供了多种产品模式,从手机端到云端均能运行,适配不同开发者的需求。在过去三个月内,Qwen陆续开源了多个推理模型和多模态推理模型等,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其中,Qwen2.5-VL视觉理解模型更是具备了使用电脑和手机的能力,能够理解长视频、识别图像中的文本和图表等内容,并输出结构化数据,为金融、商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DeepSeek的崛起对传统大厂AI商业逻辑构成了挑战。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接近于GPT-o1的性能,打破了全球AI产业长期以来“堆算力”的路径依赖。这一颠覆性成就不仅影响了资本市场,更对国内以往与海外类似的“堆算力”、闭源搞壁垒的模式造成了冲击。一些中型企业甚至开始考虑撤退,重新审视大模型上的投资策略。
DeepSeek的成功不仅让全球看到了中国AI产业的崛起,更引发了对美国AI主题股票价值的重估。大洋彼岸的美国科技巨头们,如英伟达、微软、谷歌等,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资,市值也随之水涨船高。然而,DeepSeek的崛起打破了这一格局,让市场开始重新评估美国相关资产的价值和中国后发优势的可能性。
DeepSeek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其对中国AI产业整体信心的提振。其用最丝滑的系统性工程创新,打破了高性能显卡限制的困境和国内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的刻板印象。在美国媒体掀起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呼声后,DeepSeek成为了大功率广播的角色,将全球目光聚焦到了中国AI产业上。
随着DeepSeek的崛起,国内其他AI团队也纷纷加入竞争行列,争夺闪光灯下的焦点。字节跳动、月之暗面等企业纷纷发布新版本的大模型,展现出强劲的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一波中国AI的“上桌”不仅让整个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让市场看到了中国民营科技公司在劣势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DeepSeek的成功不仅为整个国内AI产业带来了信心,更改变了市场对中概资产的认知。以往半导体等硬件创新才是被激励的领域,但DeepSeek证明软件创新同样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一变化直接反映在市场上,中国科技股的估值陷阱逐渐被打破,外部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关注明显回升。
阿里、腾讯等中国科技巨头的股价也随之大涨,恒生科技指数同样表现出色。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彰显了中国AI产业的崛起和创新能力,更让全球看到了中国民营科技公司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