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浪潮中,DeepSeek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成为新的技术焦点。从科技公司到汽车制造商,再到新消费领域,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正积极拥抱这一技术变革。
在教育行业内,网易有道、学而思、云学堂等软件、内容及平台提供商,均宣布将DeepSeek大模型融入其产品与服务中。科大讯飞也不甘落后,接入了DeepSeek-Math大模型,并推出了AI数学项目“星火助学”。百度旗下的文小言(原文心一言)同样宣布接入DeepSeek-R1模型,而小度虽然尚未正式宣布,但鉴于其背后的技术支持已“投诚”,接入DeepSeek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对于小度和讯飞而言,接入DeepSeek的决定并非毫无挣扎。一方面,这无疑是向自家大模型的一次“妥协”,另一方面,不接入则可能面临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在DeepSeek时代的大潮下,教育赛道上的小度等企业如何前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DeepSeek的出现,无疑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AI平权运动。面对这一技术洪流,李彦宏、刘庆峰等业界领袖选择了顺势而为,他们深知,与其对抗不如加入,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然而,拥抱DeepSeek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小度和讯飞而言,他们曾引以为傲的自研大模型在一夜之间似乎“黯然失色”,这不禁让人唏嘘。
在AI教育硬件领域,玩家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小度AI、讯飞学习机为代表的技术派,主打大模型技术标签;另一派则是以小猿学练机、网易有道等为代表的内容派。DeepSeek的到来,使得纯技术派的优势被大大削弱。小度和讯飞的学习机产品,如小度的文心大模型学习Z30和讯飞的AI学习机X1pro、T30Pro,价格均不菲,而在DeepSeek开源技术的背景下,这些产品的溢价空间无疑受到了严重挑战。
随着DeepSeek的普及,所谓的“AI老师”已不再是小度和讯飞的独家卖点。内容派在抹平了技术差距后,反而可能更具竞争力。这好比三体人的技术优势失效后,人类科技迎来了一波爆发,迅速抹平了技术差距。DeepSeek对所有大模型教育硬件厂商都构成了一波“降维打击”,使得AI大模型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念变得不再难以复制。
对于技术派厂商而言,他们需要挖掘新的用户利益点来应对这一挑战。而对于内容派厂商来说,他们则可能迎来更大的后发优势。网易有道、小猿、学而思、云学堂等企业,在接入DeepSeek后,其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教育硬件赛道上,技术与内容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如今似乎已有了答案。
在教育硬件市场,AI学习机的价值往往更多地体现在情绪价值上,而非单纯的教育价值。许多家长购买AI学习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心理补偿机制,试图通过购买这些产品来弥补自己因忙碌而无法陪伴孩子学习的愧疚感。然而,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学习机或许并非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好老师”,反而可能因内容问题而成为“坏老师”。
事实上,教育硬件产品最大的潜在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而是内容问题和价值观引导问题。随着DeepSeek更深入地落地教育领域,这些问题或许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但与此同时,学习机类产品的价值似乎也在逐渐降低。一方面,接入DeepSeek的学习机仅仅成为了一个终端入口,而这一入口很容易被其他智能设备所替代;另一方面,在场景端,随着学校逐步接入DeepSeek,学习机的必要性也在逐渐减弱。
尽管如此,C端教育硬件产品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商业逻辑来看,B端和G端的AI教育生意虽然稳定但利润空间有限,而C端电子消费赛道则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小度、讯飞等企业仍在积极寻求在C端市场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