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宜家徐汇商场四年两度翻新,老牌家居巨头何去何从?

   时间:2025-02-13 05:09:39 来源:观点新媒体作者:观点新媒体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上海宜家徐汇店宣布将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闭店改造工程,预计4月底重新开门迎客。此次改造标志着徐汇店自2022年转型为“未来家体验空间”后,四年间再次迎来大规模调整,这一动作引发了广泛关注。

宜家中国方面透露,徐汇店此次改造将摒弃“未来家体验空间”模式,回归消费者更为熟悉的传统购物方式。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宜家在国内零售市场面临的焦虑与探索。

作为宜家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家门店,徐汇店曾以新颖的仓储式卖场模式和高性价比的北欧设计风靡一时,成为时尚与个性追求的年轻人的聚集地。随后,宜家逐步向北京、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扩展,2010年后更是将触角伸向地级城市,尝试本土化战略。

然而,宜家首轮本土化尝试并不顺利。受限于供应链体系不成熟、地价成本控制难度大以及定价模式难以适应低线城市消费习惯,宜家在地级城市的扩张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国内电商行业的兴起给线下零售业带来巨大冲击,尽管宜家2016年启动电商业务,但因覆盖城市有限、物流与配送效率不足,未能在线上市场占据优势。

面对业绩增长依赖一线城市存量市场反复挖掘的现状,宜家中国于2019年推出“未来+”本土发展战略,旨在通过缩减仓储面积、增加餐饮和儿童互动区、强化场景化消费,吸引Z世代年轻消费群体和高净值消费者。徐汇店的首次改造便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践,但遗憾的是,改造效果并不理想。

分析认为,徐汇店作为宜家中国首店,拥有大量忠实老客户,这些客户早已习惯了传统的购物方式。因此,选择徐汇店作为年轻化、高净值化改造的试点,无疑是对老客户消费习惯的一种挑战,最终导致新老客户双向流失。

在第二轮本土化探索中,宜家开始尝试小型化与社区化策略,试点开设1000-3000平方米的小型店,聚焦热门单品和本地化产品,以期重新打开下沉市场。然而,随着国内家居品牌的发展和电商业务的壮大,宜家曾经引以为傲的供应链和场景化消费优势已不复存在。

宜家采用全球统一设计、规模化生产的模式,在快节奏的市场中显得力不从心,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无法及时推出符合市场潮流的爆款。而本土快时尚家居品牌则凭借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家居品牌也纷纷打造“体验式场景”,进一步稀释了场景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在供应链方面,林氏木业等“轻资产”柔性供应链模式的家居品牌也给宜家带来了巨大压力。林氏木业通过与优秀供应商合作,形成垂直供应链协同,在线上家居销售方面连续多年领先。同时,华为、小米等跨界企业也在智能家居领域构建起独立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挤压了宜家的市场空间。

在多方竞争压力下,宜家不得不寻求变革。徐汇店四年两度翻新,付出了高昂的试错成本,但改造结果如何,仍需市场检验。宜家能否通过此次改造重拾消费者信心,重新夺回市场份额,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