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万亿银发经济蓝海,为何多数企业仍难分一杯羹?

   时间:2025-02-13 00:25:24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一个庞大的银发经济市场正在逐渐成形。根据最新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预测,到2024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约7万亿元,并在2035年飙升至30万亿元,相当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规模。然而,在这片看似充满机遇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2.8亿老年人中超过七成的居住环境尚未适老化改造的严峻现实。

许多老年人因家中环境的不便而面临生活挑战,如卫生间湿滑导致的跌倒,或是光线不足引发的视力问题。适老化改造,这一原本并不起眼的细分领域,正逐渐成为推动万亿市场发展的隐形力量,它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触及社会文明和商业伦理的深层变革。

老龄化社会的核心矛盾并非“人老了”,而是“环境未老”。老年人需要的是从家庭到社区,从出行到医疗的全面无障碍环境。例如,有上海老人反映,从地铁站到老年大学的路程需步行半小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适老化改造,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

适老化改造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但要成功分一杯羹,企业需要精准把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这包括四大核心领域:硬件设施改造、智能设备适配、服务模式创新以及数字鸿沟的跨越。例如,针对空巢老人家庭的U型扶手需求,虽单价不高,但全国市场规模可达千亿;而智能马桶市场,则因加入了自动升降和健康监测功能而受到老年人的青睐。

抓住适老化改造的市场红利,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还需要科技的赋能和生态的整合。政策方面,随着补贴政策的升级,企业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模块化方案,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科技方面,智能机器人、智能床垫等产品的出现,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体验。而生态整合方面,泰康保险等企业通过打造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联体”模式,成功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

然而,适老化改造市场并非一片坦途。数据孤岛、政策落地难、标准化缺失等问题,都阻碍了市场的发展。老年群体对价格的敏感性和定制化服务的需求,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许多企业陷入了“年轻人替老人做决定”的误区,推出的产品往往不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为了破局,企业需要转变思路,从“养老”向“享老”转变。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安全防护,而是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满足。例如,千尺学堂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银发教育服务体系,推出的“银发游学”项目,将书法课与古镇旅行相结合,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同时,企业还需要做好用户洞察,成为老年人的“共情设计者”,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

在泰康的养老社区中,老年人被细分为“活力老人”、“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等不同群体,以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活力老人追求“享老”体验,而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则更注重安全与照护。这种需求分层的做法,有助于企业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机会。

尽管适老化改造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深,政策导向的逐步明确,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企业需要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产学研结合,做好消费者教育,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