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时代,如何成为不被淘汰的广谱人才?

   时间:2025-02-12 10:07:56 来源:外滩教育作者:外滩教育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DeepSeek-R1正式版发布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人工智能新模型的亮相,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热烈讨论,各行各业的人士纷纷就其对各自领域可能带来的利弊进行深入分析。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如今,家长们开始利用AI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教师们尝试借助AI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们则似乎已经将AI视为他们的“最佳学习伙伴”。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院长张峥,在一场主题演讲中探讨了AI时代的教育变革。他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通过对教育的革新,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一样思考,利用AI但又不依赖它,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张峥首先对比了人类教育系统和AI训练方式的异同。他指出,人类教育系统就像一条流水线,从小学到大学,再到高等教育,人们逐步获得专业知识,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这种流水线式教育虽然高效,但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只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

相比之下,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方式则完全不同。它首先通过预训练,即不断“背诵”文本数据,积累庞大的知识库。接着,学习多种任务,如总结、问答等,并将这些能力组合起来,以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最后,通过强化学习进行价值对齐,确保输出的内容有帮助、真实且无害。

然而,张峥也指出,大语言模型虽然强大,但也存在局限。它的思考相对浅显,缺乏自发的好奇心和真正的情感。它所表现出的情感往往只是角色扮演,而非真实体验。尽管如此,大模型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类,特别是在多层次的模式补全和灵活重组方面。

张峥进一步分析了大模型之所以强大的原因。他认为,大模型之所以能够在许多任务中超越人类,是因为其规模庞大,可以完成多层次的模式补全,并在不同层次间切换和重复。这种工作方式在很多任务中都比人类更加高效。

那么,在AI时代,教育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变革呢?张峥提出了三个目标。首先,要挑战现在教育的极限,不要限制学生使用AI,而是要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要设定更高、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以适应未来与AI共存的职场环境。

其次,要学会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那样思考。张峥指出,现在的人类教育流水线往往导致学生成为狭隘的专业人才,缺乏跨学科的视野和综合能力。而有了AI这一工具,我们可以打破这一局限,利用大模型获取广泛的知识和信息,成为一个广谱的人才。

最后,即使在没有AI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张峥强调,我们不能过分依赖AI这一工具,而是要在利用它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成为一个无论有没有AI都能强大的人。

张峥的演讲引起了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他的观点不仅为AI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人们如何适应这一变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