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特斯拉为何未采用800V平台架构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其中的原因颇为简单且实际。
首先,特斯拉的电池包设计相对较小,对于快速充电的需求并不迫切。其次,从国内消费者的日常出行习惯来看,大多数人的日均行驶距离不超过40公里,日用电量通常低于10kWh。这意味着,即便使用6.6kW的交流充电方式,也足以在夜间满足充电需求,无需过分追求高速充电。
实际上,根据大数据统计,国内消费者的车辆大多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慢充,已成为主流的充电方式。因此,对于“20分钟充满一台车”的宣传,许多消费者并没有切身的感受。
进一步分析,即便在长途出行中,400V平台也足以满足充电需求。作者在过去一年的电车使用中,甚至从未使用过快充。考虑到当前60kW、80kW充电桩的普及率,即使是使用这些充电桩,一个小时内也能完成60kWh的充电,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
800V平台架构的优势在于能节省额外的充电时间,但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因为他们的充电场景主要是慢充,白天使用车辆,晚上进行充电。只有在赶路时,才可能需要快充来缩短时间。
然而,800V平台架构也带来了更高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这直接反映在了车辆定价上。目前,800V平台的车辆价格普遍在18万以上。相比之下,400V平台作为电车的基本标配,已被广泛应用,即使是定价6万的比亚迪海鸥也采用了这一平台。
对于企业而言,过分追求800V平台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技术。实际上,从成本和稳定性的角度出发,400V平台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与其投入大量资源研发使用率极低的800V技术,不如将精力放在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品质上。
如果电车价格能进一步下调10%,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都将是一大福音。毕竟,在消费者心中,成本和稳定性才是最核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