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纵目科技)近期陷入了舆论风波,公司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
近日,有报道称纵目科技行政人员在内部通讯工具中通知,公司将于2月8日下午6点后断电并封锁办公大楼,要求员工在此之前取走个人物品或办理离职手续。然而,当中国经营报记者于当日下午抵达纵目科技位于浦东新区的办公地点时,园区物业工作人员否认了封楼的消息,但确认员工可凭工作证进入大楼取走私人物品或办理离职。
早在1月26日,纵目科技已召开全体会议,CEO唐锐在会上向员工坦承了公司的艰难处境,并建议员工考虑离职,自行缴纳社保。唐锐透露,公司正与一家宁波上市公司洽谈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需春节后1至2个月才能完成尽调和资产评估。同时,纵目科技有意出售智能驾驶泊车业务,而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一位自动驾驶领域的一级市场人士感叹,纵目科技的困境反映了智能驾驶供应商的普遍难题。技术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所有人预料,这对自动驾驶Tier 1提出了严峻挑战。
纵目科技的经营问题并非首次曝光。去年11月,公司先是宣布将工资发放日期延至每月25日,随后进入“欠薪模式”。根据当时的邮件通知,税后月薪1万元以下的员工将全额发放工资,而月薪超过1万元的员工则按税后1万元封顶发放,剩余部分待融资到位后补发。同时,2023年的绩效奖金被取消,2024年的13薪暂缓发放。
然而,情况并未好转。去年12月24日,纵目科技再次通过全员邮件通告,公司在“运营低功耗模式”下对员工薪酬发放进行了调整。今年1月23日,在全员线下会议上,唐锐承诺春节前融资到账后将发放所有欠薪。然而,直至春节假期结束,员工们仍未收到工资,唐锐在内部通讯工具中也变得“已读不回”。
据纵目科技员工透露,由于唐锐滞留国外和管理层全部离职,公司年后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所有在职员工无法正常办理离职和社保等手续。员工们只能采取自救性质的离职申请等措施,以降低不利影响。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业务涵盖自动驾驶领域的多个层面。公司曾与理想、长安、岚图等头部车企建立合作,一度被视为“量产能力最强”的本土Tier 1。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以2022年的销售收入来看,纵目科技在中国内地供应商中排名靠前。
在资本市场,纵目科技也备受青睐。自2015年至2023年,公司完成了从A轮到E轮的数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22亿元,估值超过90亿元。然而,尽管融资不断,纵目科技多次冲刺IPO均以失败告终。离职员工分析认为,公司冲击A股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造血能力不足,加上2023年IPO市场整体节奏收紧。
纵目科技在转型过程中也显得迟缓。公司虽然拓展了新业务,但对现金流造成了巨大压力。特别是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虽然倾注了大量资源,但营收体量却非常小。在智驾市场面临巨大挑战后,纵目科技也曾尝试突围,推出了低速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然而,该产品市场反应冷淡,导致主业失血严重。据员工爆料,公司泊车技术停滞不前,高阶智驾提案被否决,核心客户流失,最终陷入了经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