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持续高企的房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对居民购买力、社会贫富差距、结婚率及生育率的影响。尽管房价问题严峻,但我国并未采取类似日本和美国那样的激进措施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而是选择了一系列调控手段力求稳定市场。
据专家分析,不主动刺破房价泡沫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潜在的高昂成本。历史教训显示,如日本在主动刺破泡沫后,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众多金融机构倒闭,负面影响深远。这些先例促使我国制定更为谨慎的战略,旨在通过时间换空间,实现房价的平稳过渡和软着陆,以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主动刺破房价泡沫可能引发三大难以接受的后果。首先,我国居民资产中房产占比极高,超过77%,一旦房价大幅下跌,将导致家庭资产严重缩水,对绝大多数家庭构成沉重打击。其次,房地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房价泡沫的快速破灭将拖累经济增长,影响就业稳定,特别是房地产上下游产业的复苏将面临长期挑战。最后,房价急剧下跌可能引发断供潮,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有数据显示,法拍房数量激增,主动刺破泡沫将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采取的策略是在未来五到六年内,允许房价以每年12%-15%的速度缓慢下降,逐步与居民收入挂钩,以此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这一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房价泡沫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市场平稳过渡。
高比例的多套房持有现象也加剧了房价调控的复杂性。数据显示,全国超过96%的家庭拥有一套以上房产,41.5%的家庭拥有两套以上房产。这意味着房价的任何大幅波动,都将对广泛的社会群体产生深远影响。
在调控房价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以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通过多元化经济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社会保障,我国正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平衡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