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商“送礼”功能春节遇冷,社交电商新引擎缘何难以启动?

   时间:2025-02-10 15:13:54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春节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的“送礼物”功能并未如预期般火爆,这一趋势让不少电商业务负责人感到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尽管电商巨头们不愿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性,但现实却给出了冷静的回答。

回顾这一功能的推出历程,微信在去年12月19日首次进行了灰度测试,目标直指圣诞节情侣市场。抖音紧随其后,于12月26日便支持了电商和生物服务类礼物的赠送。淘宝在今年1月8日加入战局,部分订单甚至支持微信支付。京东则在1月17日上线该功能,而美团的“礼赠”功能实际上比微信更早推出,却一直保持低调。

不仅如此,微信还在春节前推出了“群蓝包”,意图抓住春节走亲访友的场景。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发红包”的数量都较往年有所减少。这一趋势表明,“送礼物”功能并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事实上,淘宝早在2021年的双十二期间就尝试通过“送礼物”功能切入社交电商领域,但三年后的今天,这一被寄予厚望的“新引擎”依然未能顺利运转。在商品丰富的今天,送礼物的吸引力似乎远不如直接送钱。毕竟,现在人们想要什么,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坐等发货。

送礼还可能面临对方不需要或已经有了相同礼物的尴尬。这种情况即便是很熟识的朋友之间也难以避免,导致礼物往往只能换来表面的客套和背后的抱怨。不少公司发放的节日礼物甚至被员工挂上了闲鱼二手交易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的零售大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微信红包上线于2014年,那时中国的GDP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到了2024年,GDP增速下滑,电商占社零的比重也首次下降。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更加注重性价比,这也使得“送礼物”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尼尔森爱科的调查显示,自购礼物已经超越了送礼给伴侣和父母成为第一大送礼目的。悦己消费正在逐渐抬头,这无疑给社交电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新年也仅仅排在人们最喜欢的送礼场合的第五位,情侣消费市场的低迷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正在进入“孤独社会”。这一由日本社会消费研究学者提出的概念在中国也逐渐成为现实。尽管人们仍然需要社交,但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社交电商。面对面的交流在孤独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社交媒体往往难以替代这种交流方式。

当然,并非所有线下送礼方式都不可行。有书店联合电商平台推出了礼物码送书活动,让消费者可以在书店里看到喜欢的书后现场扫码送出。还有更创新的方式,如使用AI大模型翻译插件翻译一本外文书送给朋友。

然而,综合来看,“送礼物”这种快餐式社交方式似乎来得有些晚了,难以承担起社交电商的大梁。在电商领域格局日益稳固的今天,新的电商势力想要脱颖而出,需要高管们走出舒适区,勇于突破自己。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有新的电商模式或功能出现,打破现有的格局,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

在这个春节里,让我们挥别高增长时代,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细细打磨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同时,也让我们期待那些勇于创新的电商企业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可能。

最后,祝愿大家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