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除了袁隆平,这些让14亿人吃饱饭的科学家同样值得铭记

   时间:2025-02-09 15:01:29 来源:醉轻弦V作者:醉轻弦V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农业科技的辉煌历程中,袁隆平的名字无疑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作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粮食问题的关键人物,他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功不可没。然而,在袁隆平背后,还有一位同样值得铭记的科学家——侯德榜,他为中国的化肥工业和纯碱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侯德榜,福建闽侯县人,出身贫寒农家,得益于姑妈的资助,得以接受教育。起初,他在大学学习铁路工程,但怀揣着为国家做贡献的理想,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一专业,转而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并以满分的成绩毕业。怀揣着满腔热忱,他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专攻化工专业,立志要为祖国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学成归来的侯德榜,面对的是一个急需工业原料的国家。纯碱,这一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料,在当时的中国却严重依赖进口。1921年,侯德榜决心打破这一困境,开始着手研发纯碱制造技术。然而,这一领域长期被索尔维联盟所垄断,中国并无一席之地。在没有详细配方的情况下,侯德榜迎难而上,历经三年艰辛,终于成功搭建了永利碱厂。

然而,初期的纯碱品质并不理想,呈现红色。面对失败和巨额投入的损失,侯德榜没有气馁。在卜内门公司提出资助但要求解聘他的关键时刻,他反而看到了希望,意识到配方已接近正确。经过仔细排查,他发现了问题所在——制碱用的锅含有杂质。调整后,纯碱终于呈现出正常的白色。侯德榜还撰写了专著,详细记录了这一制碱工艺。

然而,这一工艺对盐的依赖度较高。抗战期间,中国物资匮乏,盐价高涨,侯德榜再次面临挑战。他了解到德国有一种新工艺能减少盐的依赖,但此时的德国已与日本勾结,对他处处刁难。无奈之下,侯德榜再次独自钻研,最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盐的依赖问题,而且制碱后的副产品NH4Cl还是化肥的主要原料。

侯德榜利用制碱的副产品制作化肥,大大提高了化肥的生产量,使中国从一个化肥纯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他因此被誉为中国化肥工业的奠基人。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化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侯德榜的贡献无疑为中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袁隆平和侯德榜外,中国还有许多在良种研究方面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他们如李必湖发现“野败”、颜龙安培育“珍灿97”、谢华安培育“明恢”等,都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投入到无限的农业科研事业中。虽然袁隆平的成就最为显著,但我们不应忘记,这些同样值得敬佩的科学家们共同铸就了中国农业科技的辉煌篇章。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