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武汉卫星产业园:年产300颗,最快5天装配一颗卫星!

   时间:2025-02-09 06:05:07 来源:武汉发布作者:武汉发布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内,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探访了备受瞩目的卫星产业园,现场繁忙而有序,全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正全力运转。

湖北省在新春伊始的重要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力求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在此背景下,卫星产业园内多个新项目迎来竣工。包括新建的空间机电中心、科研配套保障中心以及卫星测运控与应用中心,这些项目的完成标志着园区已完全具备卫星核心部组件、单机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吨级以上大卫星的总装集成测试能力。更令人振奋的是,该园区预计每年能生产300颗平板构型卫星,这标志着武汉卫星产业园已构建起了涵盖卫星全系统、全链路、全寿命周期的研制服务体系。

步入园区内的电磁兼容试验室,可以看到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的工艺师梁琪及其团队正紧张地为卫星振动试验进行设备组装。而在车间的另一边,一批工作人员自大年初四便返回工作岗位,他们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为卫星的总装、集成调试工作做最后的准备。

空间工程总体部副主任工艺师陈超介绍,依托卫星产业园的小卫星生产线,他们已成功完成了50余颗卫星的总装、集成与测试工作,整星的研制时间被大幅缩短。特别是平板构型的卫星,现在仅需5天即可完成全部装配工作。他进一步指出,未来,这里将能够一站式高质量地完成大批量卫星制造的200余项装配工序和20余项测试与试验。

在商业航天产业链中,卫星测运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卫星发射后能否顺利执行预定任务。为了提升卫星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空间工程总体部在布局和规划上持续加大力度。

在卫星测运控与应用中心,空间工程总体部的算法工程师詹旭琛表示,工作人员可以系统性地管理和查看在轨运行的卫星数据,制定卫星的任务规划,并将相关的任务指令上传至卫星端。该中心的建成,意味着空间工程总体部将能够同时管理200余颗在轨卫星的测运控工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