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电影春节档,《哪吒2》以惊人的65.84亿票房,不仅超越了其前作,更跃居中国影史之巅,朝着100亿票房的新纪录迈进。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备受瞩目的春节档短剧市场,却显得相对冷清,未能掀起预期中的热潮。
短剧行业内普遍达成共识,认为2025年的春节档并未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爆款。尽管去年春节期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短剧曾以11.3亿的全网播放量和超过15亿的话题量大放异彩,但今年,即便是热力值最高的男频短剧《老千》,其累计热力值也仅为2489.2万,而播放量最高的《夫妻的春节》更是仅有3.4亿,远未达到去年同期的火爆程度。
回溯今年春节档前夕,各大平台对短剧市场的备战可谓不遗余力。抖音、小红书、B站、百度等流量平台纷纷推出了短剧春节档专题页面,精心准备了数百部精品短剧,以期在这个超长假期中吸引用户关注。其中,抖音短剧春节档的声势尤为浩大,不仅拉到了多家品牌赞助,还邀请了众多明星演员加盟,如倪虹洁、章呈赫、徐梦洁等,阵容豪华。
然而,尽管各大平台在短剧内容上下了不少功夫,甚至试图复刻去年的爆款经验,如推出《我在八零年代春晚压轴出场》、《反派上位手册》等类似题材的短剧,以及影视IP衍生剧《朝阳初升》、《变相游戏》等,但结果却并未如人意。今年春节档短剧的播放量、热度普遍较低,与去年相比,可谓大相径庭。
以抖音短剧《夫妻的春节》为例,尽管其是完美世界影视继去年春节档爆款《大过年的》之后的又一力作,但截至目前,其播放量也仅为3.5亿,远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同样,小红书短剧《坠入春夜》的点赞量也并未达到预期,首集点赞最高为3.7万,之后更是降至8000左右。B站春节期间新上线的短剧播放也同样平淡,观看量大多在1万至12万之间。
面对这样的结果,短剧行业的从业者普遍感到失望。一位短剧制片人表示,由于今年春节档竞争过于激烈,他选择避其锋芒,元宵节后再上线新剧。而另一位短剧操盘手则坦言,从农历小年至今,没有一部短剧的消耗破三千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甚远。
不过,尽管春节档短剧市场哑火,但短剧行业的整体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0%。而自去年7月至今,这一用户规模更是持续增长。互联网上头部流量平台已全部入局短剧市场,长视频平台对短剧的加码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短剧的盈利逻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小程序短剧动辄数千万甚至过亿充值的时代已经终结,免费模式正逐渐挤压付费模式的空间,成为行业主流。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免费短剧的占比可能会更高,而爆款的概念也将不再以充值付费来衡量。
面对免费短剧的崛起,短剧行业的内容创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免费短剧的创作难度相对较大,不需要10集卡点,而是需要钩住用户观看时长,集数要够,信息量充足,每一集都要有看点。然而,这也导致了同质化问题的加剧。为了吸引用户,平台往往鼓励创作者对标热榜短剧进行复制,但这也逐渐消耗了用户的付费意愿。
因此,虽然平台侧都在大提“精品短剧”概念,但从剧本端来看,真正做到精品化的并不多。免费短剧的商业逻辑实际上在走网文逻辑,小说短剧化使得同质化问题更加严重。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发生,成为短剧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免费短剧的崛起,短剧行业的盈利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依赖付费充值的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短剧行业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方式。例如,通过应用内广告(IAA)等方式来实现盈利。然而,这也需要短剧创作者在内容创作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广告效果的平衡。
尽管如此,短剧行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和平台对短剧的持续加码,短剧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短剧创作者和平台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同时,短剧行业也需要加强自律和规范发展。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只有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