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湖南零食霸屏春节桌!全国零食市场,湖南人如何独领风骚?

   时间:2025-02-06 09:22:45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人的春节餐桌上,各式各样的零食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你是否曾好奇过,这些美味零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地域秘密?近日,湖南省发布的一组数据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该省贡献了全国休闲食品年产值的三分之一,以及全国休闲熟食年产值的五分之三。换句话说,中国人餐桌上的零食,有很大一部分都出自湖南人之手。

追溯历史,明清时期便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而如今的湖南,在零食产业上更是扛起了大梁。提及零食,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辣条,这一源自湖南的经典小吃。1998年,湖南平江县遭遇洪灾,农田受损,大豆绝收,传统酱干产业陷入困境。然而,正是这场灾难,激发了当地农民的创造力。他们尝试用面粉代替大豆,加入湖南辣椒和四川花椒,创造出麻辣味的面筋条,这便是辣条的雏形。从此,辣条从平江乡镇的小卖部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海外,成为中国的代表美食之一。

在湖南,辣条不仅是零食市场的“顶流”,更是平江县的骄傲。2023年,平江县休闲食品税收入库达3.5亿元,其中辣条产业占据半壁江山。以“麻辣王子”和“卫龙”为代表的辣条品牌,更是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麻辣王子年销量突破十亿,海外售价高达3美元一包;而卫龙则凭借独特的口感和营销策略,产品畅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高达50亿,被誉为“辣条界爱马仕”。

然而,湖南的零食产业远不止辣条。在湖南的乡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制作麻辣豆干、香辣小鱼仔、各式卤菜等传统小吃的习惯。这些家常美味,不仅丰富了湖南人的餐桌,更孕育出了众多风靡全国的零食品类。例如,绝味鸭脖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创始人戴文军原本是长沙一家制药公司的销售总监,2005年辞职后,他凭借对美食的热爱和钻研,发明出独特口味的绝味鸭脖,迅速在长沙市场站稳脚跟。而后,他采用“加盟模式”疯狂扩张,如今门店已超1.5万家,年营收破60亿。

同样,盐津铺子的创始人张学武也是湘商的零食大佬。他接手濒临倒闭的蜜饯厂后,大胆创新,绕过经销商直接与沃尔玛等商超合作,开创了“现做现卖”的散装零食模式。如今,盐津铺子已成为上市企业,2023年营收突破40亿,被誉为“中国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

“劲仔”小鱼干、“零食有鸣”、“零食很忙”等湖南本土品牌也迅速崛起,成为零食市场的佼佼者。这些品牌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湖南人敢闯敢干的精神和丰富的产业基础,更离不开湖南人善于“传帮带”的传统。无论是辣条产业还是其他零食品类,都是通过家族、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逐渐发展壮大的。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让湖南零食产业的发展有了规模化的效应。

湖南的食品产业分工非常细致,一县一产业,村村搞分工。有的村专攻包装,有的村只做调味料,村与村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产业分工和协作模式,使得湖南的零食产业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和升级。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湖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292家,营业收入5964.1亿元,为全省GDP贡献了一成之多。

从洪水中的一包辣条到万亿产值的零食帝国,湖南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零食产业的传奇。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将地方小吃做成了国家的名片。在这个过程中,湖南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零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