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研发出能够改造人造细胞的DNA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还发表在了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材料》的最新一期上。
在生物学中,细胞的形态对其功能至关重要,这一理念与“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不谋而合。然而,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如何将这一原则应用于人造细胞,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DNA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终于看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希望。
斯图加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信号依赖性的DNA纳米机器人,实现了与合成细胞的可编程交互。他们选择了一种模仿活细胞的简单结构——巨型单层囊泡(GUV)作为实验对象,并通过DNA折纸技术构造出可重构的纳米机器人。这些纳米机器人能够在微米尺度上改变周围环境,对GUV的形状和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DNA纳米机器人能够促使GUV变形并形成合成通道,允许大分子物质如治疗性蛋白质或酶穿越细胞膜。更为神奇的是,这些通道在需要时还可以重新密封。这意味着,DNA纳米机器人可以用来设计GUV的形态和配置,从而实现膜内运输通道的精准控制。
当这一技术应用于活细胞时,其潜力更是不可估量。它有望促进药物或酶的有效传输至细胞内部的目标位置,为药物递送和其他治疗干预措施开辟全新的路径。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DNA纳米机器人在操控合成细胞方面的强大能力,更为未来的医学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
斯图加特大学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研究DNA纳米机器人的应用潜力,希望能够在未来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这一研究成果的发布,也标志着合成生物学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