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地方两会的密集召开,多个省份如福建、河北等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消费的措施,其中增强消费能力和创新消费场景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这些举措中,多业态融合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备受瞩目。跨界合作,作为多业态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更是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然而,并非所有的跨界尝试都能收获成功。日前,“南方都市报”报道称,娃哈哈奶茶在广东的最后一家门店将于2025年3月正式闭店,这一消息标志着娃哈哈此前立下的“5年1万家门店”新茶饮扩张计划的失败。近年来,众多企业为了获取共享流量带来的商业价值,纷纷尝试跨界合作等多元化战略。然而,跨界巨头的折戟,无疑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
娃哈哈奶茶的退场并非个例。近期,多个跨界巨头纷纷传出退场消息。例如,乳制品巨头完达山在北京开出的奶茶店“乳此新鲜”不到一年便悄然倒闭;煌上煌跨界休闲食品领域也未能如愿,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下滑;就连“温州鞋王”奥康国际也宣告终止收购芯片公司的计划。这些跨界巨头在多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最终未能逃脱经营困境的旋涡。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系副教授杨宏云指出,跨界合作是品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其适用性往往因情况而异。企业的持续发展还需回归核心竞争力。娃哈哈奶茶等跨界巨头的退场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环境、行业适应性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警示企业在追求多元化发展的同时,需审慎评估自身实力与市场潜力。
跨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即便是实力雄厚的资本巨鳄,若存在疏漏,也难以从中获得预期的成果。茅台冰淇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一度红极一时,但现今业务收缩,或将落寞退市。杨宏云认为,茅台与冰淇淋虽均属于食品行业,但品牌定位和消费者群体存在显著差异。这种跨度较大的合作带来了如何将两者巧妙融合的挑战。
尽管跨界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不少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回望2024年,瑞幸咖啡与《黑神话:悟空》、Prada与《繁花》等联名合作成功撬动市场,成为跨界合作的典范。这些成功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还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随着市场更迭,跨界合作已从简单的联名营销进化为全方面的发展策略。云南白药口腔健康携手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口福”为载体深化品牌认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携手腾讯、优酷,打造联合IP雪雕等,这些跨界合作不仅深化了品牌价值,还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
在茶行业中,跨界合作也成为企业寻求突破的重要手段。华祥苑与大健康行业、酒行业等不同领域跨界联动,探索出茶酒融合新模式;品品香则通过拓宽品牌边界,与故宫食品、中国网球公开赛等联手开拓新场景触达新用户。这些成功的跨界合作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还为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跨界合作并非易事。为了确保合作的成功,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合作伙伴的品牌调性、企业资源以及消费者审美趣味等关键因素。只有在双方高度契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跨界合作的双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