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潍坊歌尔微:全球声学传感器王者,估值280亿冲击港股

   时间:2025-01-22 23:13:57 来源:铅笔道pencilnews作者:铅笔道pencilnews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山东潍坊,一家名为歌尔微的企业正悄然崛起,成为传感器行业的璀璨新星,近日,它正式向港股市场发起IPO冲刺。

歌尔微专注于传感器领域,其主打产品包括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等,这些产品如同智能设备的“感官”,能够捕捉声音、运动、压力等环境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子信号,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及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据CIC报告显示,歌尔微在2023年以销售额计算,位列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并在声学传感器领域独占鳌头。

歌尔微的传奇故事始于1987年,创始人姜滨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在潍坊无线电八厂担任技术员,专注于话筒生产。然而,国企改革的风暴让这家工厂最终倒闭,但姜滨并未因此气馁,反而看到了创业的机会。凭借在工厂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他与几位好友共同踏上了创业之路,1996年,他们成立了一家小型私营企业,虽然初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姜滨从未放弃。

2001年,消费电子行业迎来蓬勃发展,姜滨与妻子胡双美共同创办了潍坊怡力达电声有限公司,这便是歌尔微的前身。初创时期,公司条件简陋,车间面积不足200平米,员工不到20人,只有一条生产线,主要生产MIC(话筒)和电声元器件。然而,姜滨深知传统声学产品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2004年,他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2011年,歌尔微内部的研发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全新的子公司——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新公司专注于MEMS传感器及微系统模组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芯片+器件+模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如今,歌尔微已从声学领域拓展至光学、VR/AR、智能穿戴等多个前沿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并成功跻身全球“果链”核心供应商行列,与苹果、索尼等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歌尔微的产品线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传感器、SiP(系统级封装)和传感交互模组三大类。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VR/AR设备、智能汽车及智能家居等产品中,能够实现语音识别、触控力度检测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流畅、智能的使用体验。SiP产品则专注于小型化和轻量化封装技术,开发出具有全面电路功能的多芯片SiP,广泛应用于智能设备,支持无线连接、用户交互、能源优化等关键功能。传感交互模组则融合了尖端材料和先进技术,具备更高的集成度,通过AI驱动的定制化软件开发,有效简化了客户设备层面的设计复杂性。

从收入构成来看,传感器作为歌尔微的核心产品,占据了总收入的77%,SiP类产品紧随其后,贡献了总收入的17.9%,传感交互模组类产品则约占总收入的4.8%。歌尔微的产品不仅性能卓越,而且充满“科技与狠活儿”,以智能指环Comma 2 Touch为例,它集成了高分辨率PPG、体温和IMU传感器,能够全天候监测用户的心率、血氧、睡眠等健康数据,并通过内置的高灵敏触控模块和自研空间算法,实现隔空控制智能设备,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在市场份额方面,歌尔微同样表现出色。根据CIC报告,以2023年销售额计算,歌尔微是全球第八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和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在全球声学传感器市场,歌尔微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29.4%,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4年9月30日,歌尔微的解决方案种类已超400种,广泛应用于约30种智能终端,成为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最丰富的提供商。

歌尔微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客户基础和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苹果、荣耀、小米、OPPO等消费电子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中,对苹果产业链的订单比例超过50%。在国际市场,歌尔微与楼氏电子(Knowles)和英飞凌(Infineon)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角逐,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歌尔微在全球MEMS声学传感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内市场,歌尔微则与瑞声科技(AAC Technologies)和敏芯股份等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歌尔微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MEMS传感器领域正处于技术升级和需求激增的关键时期。2024年,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为217亿元,其中消费电子领域占比高达43.7%。在这一背景下,歌尔微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和技术实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