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商平台凭借广泛的用户需求、相对宽松的准入条件以及亲民的运营成本,成功激发了广大商家的积极参与,构建了一个“普惠型”就业生态。这一生态不仅为传统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更为弱势和边缘群体开辟了全新的就业途径。
中国社科院大学最新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入探讨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在就业带动方面的能力。该报告结合了公开数据和电商生态业态创新与就业促进的相关情况,揭示了电商平台在就业市场中的重要角色。
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平台连接着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微企业和大量劳动者,其发展与就业、民生息息相关。《报告》指出,拼多多平台目前拥有商家数量达1420万家,涵盖了丰富的品类和多元的业态。从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四个维度来看,拼多多在国内累计创造的就业岗位已超过5500万个。
《报告》从三个不同维度详细阐述了电商生态业态创新与就业促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项目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大学副教授刘晓春表示,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创新技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更广泛的人群。“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为从事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数千万人口,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彰显了普惠性。
谢瑞玲便是这一普惠性的受益者之一。2017年,怀有二胎的她选择在甘肃天水的老家甘江村生活。这里盛产的花牛苹果闻名全国。过去,由于管理不善,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然而,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花牛苹果热销,村里建起了几十家果蔬仓库,就业机会送到了家门口。谢瑞玲在甘江果蔬仓库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中午还能回家照顾孩子,月薪超过3000元。她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在江苏东海县,拼多多平台的发展同样带动了当地穿戴甲产业的崛起,为5万多名从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中大部分是“妈妈岗”。马壮是这一产业的代表人物,他的店铺在拼多多上实现了千万元级销售额后,开设了20多个工作坊,合作宝妈达600多名。这些宝妈每制作一副穿戴甲可获得5-8元的提成,熟练技工的月收入甚至超过万元。
除了直接就业,拼多多还通过多多买菜等业务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机会。多多买菜的夫妻驿站自提点是仓配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创造了约2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而生鲜分拣、称重、包装、配送等环节则提供了约50万个就业岗位。综合来看,拼多多平台在国内共提供了超过210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对就业市场的积极影响日益显著。
《报告》还指出,电商平台的兴起不仅带动了直接就业,也让更多弱势群体间接受益。在江苏无锡阳山镇,六旬老人胡秀桂通过拼多多平台将自家的水蜜桃卖到了全国各地,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刘晓春认为,电商平台以广泛的用户需求为切入点,降低准入门槛和运营成本,为商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平台还通过挖掘市场需求、匹配商家供应,进一步激活了供给端就业。拼多多的开放平台生态激发了电商就业生态的二次繁荣,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和拓展社区就业两大特色板块。
在推动高质量就业方面,拼多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平台通过“百亿减免”“西进行动”和“新质供给”三大战略,降低经营成本、缩减物流成本,并推动产品、技术和品牌创新,以电商生态机制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