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睿雷达近日公布的资产重组预案,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拟定的股份发行价格成为讨论的焦点。预案显示,纳睿雷达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资产,而该股份发行价格被市场认为“偏低”。
在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过程中,股份发行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需发行的股数以及现有股东的利益摊薄程度。通常情况下,标的资产价格不变时,股份发行价格越高,所需发行的股数就越少,对上市公司现有股东的摊薄效应也就越小。然而,纳睿雷达此次选择的股份发行价格几乎触及了规则的下限。
根据预案,纳睿雷达本次股份发行价格为每股42.93元,这一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从图中可以看出,纳睿雷达在规则允许的三档均价类型中,选择了价格最低的“前120日均价”,并且充分利用了规则允许的折让极限,即均价的80%(定价仅高出1分钱)。
与纳睿雷达停牌前的股价53.06元/股相比,42.93元/股的发行价相当于折让了19.1%,这一折让幅度超过了一个涨停板的空间。那么,谁将成为这次“优惠”的受益者呢?预案显示,本次交易发行股份的对象包括周奇峰、李颖、天津好希望微电子技术合伙企业以及李志谦等4名交易对方,他们也是标的公司天津希格玛的前四大股东,合计持股72.43%。
值得注意的是,纳睿雷达此次收购天津希格玛并非关联交易,而近期采取类似“120日均价八折”标准压低股份发行价的并购案例多为关联交易,通常涉及向大股东收购资产。有分析人士指出,关联方收购时压低发行价有其利益逻辑,但纳睿雷达对非关联方如此慷慨,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思。
预案中还透露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纳睿雷达筹措现金对价的方式。尽管纳睿雷达在2023年IPO时超募了6.86亿元,并且截至去年半年报仍剩余逾5亿元超募资金,账面货币资金高达14.14亿元,但它却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来筹集本次并购交易的现金对价部分。
然而,从天津希格玛的财务数据来看,其资产规模并不大,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仅为1.17亿元,净资产7600万元,当年营收略超1.2亿元,净利润不到1160万元。因此,纳睿雷达在财力充裕的情况下仍选择再融资筹钱来辅助收购,这一做法的必要性引发质疑。
更引人关注的是,天津希格玛在2024年的财务数据出现了显著异动。与2023年相比,其资产、负债均大幅减少,同时净资产规模增长近三成;在营收增长不到两成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却实现了翻倍式增长。这种财务指标的异常变动,是否是为了迎合此次被收购而做出的调整,值得市场警惕。
另一个细节也值得玩味,纳睿雷达公告称此次收购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而天津希格玛2023年的营收恰好为纳睿雷达当年营收的49%,距离触发重大资产重组判定标准仅有约1个百分点的差距。这种精准的控制,让人不得不怀疑其背后的意图。
纳睿雷达在预案中强调了此次并购的协同效应,称将获得标的公司在芯片开发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并基于上市公司有源相控阵雷达ASIC芯片的应用积累,协同开展适用于相控阵雷达的芯片开发。然而,事实上ASIC并非特指某类专门适用于雷达产品的芯片,且天津希格玛及其子公司的专利内容也并未涵盖雷达行业。
此次纳睿雷达的资产重组预案充满了诸多疑点和看点,市场对其后续发展将保持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