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商平台凭借广泛的用户需求、宽松的准入条件以及亲民的运营成本,成功吸引了大量商家的积极参与,形成了一种“普惠型”就业生态。这一生态不仅为传统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还为弱势和边缘群体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
近日,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入探讨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在带动就业方面的能力。该报告结合了公开数据及电商生态业态创新与就业促进的相关情况,为我们揭示了电商平台在就业领域的巨大潜力。
作为新就业形态的重要载体,互联网平台将千万中小微企业与众多劳动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平台的发展与就业民生息息相关。报告指出,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家数量已高达1420万家,涵盖的品类丰富多样,业态也极为多元。
从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四个维度来看,拼多多在国内累计激发的就业岗位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532.1万个。《报告》项目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大学副教授刘晓春表示,电商平台的兴起让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了更广泛的人群,“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为从事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数千万人口,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了普惠性。
以宝妈谢瑞玲为例,她在怀上二胎后便不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乡甘肃天水的甘江村。这里盛产的花牛苹果全国闻名,但过去由于水果产业管理不善,年轻人只能外出谋生。然而,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花牛苹果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好,村里也建起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果蔬仓库,为村民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谢瑞玲在甘江果蔬仓库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7点半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还可以回家做饭接娃,月薪超过3000元。她对这样的生活非常满意,认为既离家近又能顾家,工资也比打零工高。在江苏东海县,像谢瑞玲这样的宝妈甚至供不应求。当地穿戴甲产业在拼多多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带动了5万多名从业人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妈妈岗”。
除了商家端直接就业外,拼多多推出的多多买菜也为许多人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多多买菜的仓配物流体系中的夫妻驿站自提点提供了约20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而生鲜分拣、称重、包装、配送等环节则创造了大约50万个就业岗位。综合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以及平台员工就业三大板块,拼多多平台在国内共提供了2111.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对就业市场的积极影响日益显著。
电商平台的普惠体系还激发了电商就业生态的二次繁荣。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电商业态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带动了直接就业,也让更多弱势群体间接受益。
以江苏无锡阳山镇的胡秀桂为例,他种了大半辈子水蜜桃,过去只能挑着担子到本地市场售卖或凌晨租车到周边城市出摊,辛苦却赚不到多少钱。但现在,在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的支持下,他和老伴过上了果园、仓库、家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出阳山镇就能年入百万元。他们种出的水蜜桃如今已经走出了“长三角”,最远卖到了西北五省区。
《报告》指出,拼多多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通过一系列举措已经累计带动逾3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助力超2000万农业生产者参与到数字经济当中。同时,多多买菜建立的超过200万个驿站自提点为妇女、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社区弱势群体提供了灵活就业以及创收增收的选择。
根据《报告》的测算,依据国家统计局全国投入产出基本表得出的就业带动系数为1.62,即1位直接就业者可以带动1.62个人间接就业。由此推算,拼多多目前带动的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420.6万。刘晓春认为,电商平台在乡村振兴和社区发展中创造了大量特色就业机会,推动了普惠就业的实现,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就业的同时,互联网平台还在不断完善平台生态的营商环境和权益保障机制,降低就业和经营成本,推动高质量就业。拼多多近期推出的“百亿减免”“西进行动”和“新质供给”三大战略,旨在降低经营成本、缩减物流成本以及推动产品、技术和品牌创新的成本下降,以电商生态机制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刘晓春表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