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最近的消费电子展(CES)分析师问答环节中,对量子计算的未来发展表达了谨慎态度。他提到,尽管量子计算潜力巨大,但“有用的量子计算机”的问世仍需多年时间。
黄仁勋具体表示,他认为15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可能过于乐观,而30年则又显得过晚。在他看来,20年左右的时间点,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预期。他还透露,英伟达在推动量子计算发展方面,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致力于加速这一领域的实现。
然而,黄仁勋的这番言论却给量子计算领域的明星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中,自去年11月下旬以来股价飙升777.01%的Rigetti Computing,在消息公布后的2025年1月8日单日暴跌45.41%,市值大幅缩水至约28亿美元。同样,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的Quantum Computing也下跌了43.34%,市值减少至12亿美元。D-Wave Quantum和IonQ的股价也分别下跌了36.13%和39.00%,市值分别降至11亿美元和65亿美元。
这四大量子计算公司的总市值目前合计为116亿美元,与前一个交易日相比减少了超过50亿美元,显示出市场对黄仁勋言论的强烈反应。
量子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与传统的二进制计算不同,它使用量子比特(Qubits)进行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够同时表示0和1的叠加态,从而具备处理更大数据量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科技巨头如英伟达、亚马逊、谷歌、微软和IBM等的纷纷布局,量子计算概念逐渐升温。
在这些公司中,全栈量子计算公司Rigetti以其自研芯片制作和云服务为特色,致力于实现稳定的收入增长。而IonQ则专注于“捕获离子”的量子计算方式,具有更长的相干时间和更高的连接性。D-Wave作为量子退火的先驱,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Quantum Computing则专注于室温量子系统,致力于与现有IT基础设施集成。
尽管黄仁勋对量子计算的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但D-Wave的首席执行官亚兰·巴拉兹在接受采访时却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D-Wave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并且已经有包括万事达和多科莫在内的客户在使用他们的量子计算机。巴拉兹的言论显示了对量子计算当前发展的信心。
尽管量子计算的全面实现可能仍需时日,但科技巨头们并未停止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谷歌发布了最新款量子芯片Willow,虽然业界对其安全性有所担忧,但无疑展示了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IBM也在积极扩展其量子网络,与多个国家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微软则可能押注于拓扑量子比特这一新型技术,以期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
无论量子计算何时能够真正实现广泛应用,这一领域都已经成为科技巨头们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包括英伟达在内的众多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寻找自身的优势,并努力在这场科技革命中率先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