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CES 2025科技盛会上,英伟达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发表了备受瞩目的开幕演讲。在演讲中,他针对当前科技界热议的量子计算话题,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预测: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才能问世。这一观点迅速在市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黄仁勋在演讲中表示:“如果我们说15年内就能制造出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那或许还为时过早。而如果说30年,可能又已经太迟了。但如果我们说是20年,我想很多人都会愿意相信。”他进一步强调,在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出现之前,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前量子层面的技术发展,而英伟达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然而,黄仁勋的这一预测却给此前一路飙升的量子计算概念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美股市场上的Quantum Computing、Rigetti Computing等公司的股价纷纷大幅下跌,就连科技巨头谷歌也未能幸免。美国量子计算公司D-Wave Quantum的首席执行官艾伦·巴拉兹更是直接反驳了黄仁勋的观点,认为他对量子计算的看法“大错特错”。巴拉兹指出,D-Wave的量子计算机已经在万事达卡和日本NTT等公司的生产环境中得到了应用,而不是黄仁勋所说的还要等上15年。他强调:“不是30年以后,也不是20年以后,更不是15年以后,而是现在,就在今天。”巴拉兹还表示,虽然黄仁勋的评论对于某些类型的量子计算机可能不完全错误,但对于D-Wave所专注的退火量子计算机来说,他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尽管如此,英伟达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此前,英伟达通过一系列量子计算合作,成功推动了美股量子计算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上涨。例如,Rigetti Computing的股价在过去三个月内最高涨幅超过了28倍。同时,谷歌也在量子计算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最新发布的“Willow”量子芯片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在量子计算领域之外,量子信息产业正逐渐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新兴产业基于量子力学原理,涵盖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等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超越传统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量子计算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计算速度,解决大规模计算难题;量子通信则能够实现理论上无法破解的安全通信;而量子测量则能够显著提升物理量测量和信息获取的精度和稳定性。随着量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将推动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在金融、医疗、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的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华为等也积极布局,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成立量子实验室,专注于量子处理器硬件、量子计算云平台等领域的发展。同时,初创公司本源量子也在量子处理器硬件、开源软件平台和量子计算云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当前,全球量子信息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逐渐成为风险投资的新热点。量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进行开发,形成了科技巨头争相进入和初创公司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近年来,量子信息领域的三大技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均取得了显著的科研进展,技术创新活跃,亮点成果不断涌现。同时,标准化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应用场景的探索也在广泛开展。这些都将为未来的技术范式变革和颠覆式创新应用提供新的源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也指出,量子科技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然而,随着信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信息安全传输等新的挑战。因此,量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更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