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新年之际,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了一项重大交易,正式与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分手”。
1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其子公司及New Retail部门与德弘资本达成协议,将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23.34亿元)的价格,出售所持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这一交易涵盖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受该消息影响,高鑫零售在港股市场的股价在开盘后一度暴跌超过29%,截至中午12时,股价报2.07港元/股,总市值缩减至197.47亿港元。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出售高鑫零售是变现核心资产的重要机会,未来公司将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致力于提升股东回报。高鑫零售的首席执行官沈辉也在内部信中回应称,尽管过去七年阿里巴巴在推动高鑫零售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给予了重要支持,但双方的业务合作并不会因此中断,未来彼此仍将是非常重要的业务伙伴。
实际上,关于阿里巴巴考虑出售高鑫零售的消息早在2024年初就已频繁传出。当年10月,高鑫零售透露曾收到一份来自潜在要约人的接触函,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这家潜在要约人可能是高瓴资本,但最终证实是德弘资本。
德弘资本在消费领域的投资历史悠久,注重长期性和跨周期的稳定回报,其投资的企业包括圣农、飞鹤、简爱酸奶、认养一头牛、蒙牛乳业、现代牧业等多家消费及零售领域的知名企业。
回顾阿里巴巴与高鑫零售的携手历程,可以说是一段曾被视为双赢的合作。2017年,阿里巴巴首次投资高鑫零售,以224亿港元收购了其36.16%的股份,并随后逐步增持成为控股股东。当时,正值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概念,这一合作更是将新零售的风潮推向了新的高度。
然而,尽管双方合作初期充满期待,但高鑫零售并未能承担起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中“重塑中国零售行业格局”的重任。近年来,疫情对线下实体零售造成了巨大冲击,消费者加速向线上化和数字化转移,包括大润发在内的大型商超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长也显得疲软,公司开始从扩张转向收缩,将核心业务聚焦于电商和云计算,加快对非核心业务的剥离。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鑫零售的业绩也经历了反复波动。尽管在合作初期,阿里巴巴为高鑫零售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但近年来,高鑫零售的财报在亏损和盈利之间徘徊,市值较巅峰时期已大幅缩水。尽管如此,在最新的财报中,线上业务已成为大润发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与阿里巴巴合作期间,高鑫零售进行了多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例如,大润发与阿里云完成了对接,将IT系统全面迁移到阿里云上,并启动了数据中台项目,以实现精准营销和订单预测。同时,大润发还接入了淘鲜达、天猫超市等阿里旗下业务,打通线上流量入口,与淘宝、盒马、饿了么的平台会员体系进行打通,开展联合营销活动。店内也引入了自助收银机、悬挂链等智能设备,提升运营效率。
然而,尽管双方进行了深入合作,但高鑫零售的业绩并未得到显著改善。阿里巴巴无法继续为高鑫零售提供更多数字化零售方面的助力,而高鑫零售也无法为阿里巴巴提供业务协同和资金回报。因此,双方最终决定分手。
对于高鑫零售来说,尽管暂时告别了阿里巴巴,但双方在数智零售领域的深度合作可能会继续。在竞争激烈的零售环境中,高鑫零售需要不断提升数智化运营能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例如,高鑫零售持续在产品和营销上投入,打造多种店型结构,将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公司还提出了重塑价格心智、重回营收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