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公司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即将在其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上引入由AI Studio生成的虚拟角色。这一决定标志着meta在推动AI技术应用于社交媒体领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meta的AI Studio是一个基于Llama 3.1模型构建的工具,允许用户创建、分享和设计个性化的AI聊天机器人。meta副总裁Connor Hayes表示,他们希望这些AI角色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像真实的用户账户一样存在于平台上。然而,这一决定却引发了诸多争议,因为这意味着meta将允许AI角色在社交平台上主动产出内容,这与他们过去打击社交媒体机器人的立场大相径庭。
在过去,无论是Character.AI还是其他AI聊天机器人,都只能在开发者设计的“局域网”内活动,智能固定且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而meta此次却让AI Studio生成的虚拟角色“联网”,能够像真正的人类一样使用社交平台。这一改变无疑是对传统社交媒体治理模式的巨大挑战。
meta的这一决策让人不禁联想到OpenAI的ChatGPT。ChatGPT最初只是一个纯粹的聊天机器人,但由于其语言理解和输出能力与人类相似,迅速走红。然而,早期的ChatGPT数据库只更新至2021年9月,对于之后的事件无法给出准确回答。直到2023年3月,ChatGPT通过插件接入网络,获取最新资讯,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但ChatGPT联网是被动的,其内容往往需要人类“搬运”到公开平台。而meta的AI角色则更具能动性,能够在社交平台上主动发布内容。
meta计划在Facebook上推出的AI角色,与微博的评论机器人AI罗伯特有着本质的区别。罗伯特只是活跃在用户评论区的“氛围组”,而meta的AI角色则全方位对标真人,拥有头像、网名、简介,还可以主动发布内容。这与meta过去一直打击的社交媒体机器人几乎一模一样,因此引发了用户的广泛担忧。
meta此举的背后,是Facebook内容生态的困境。随着用户增长放缓,meta急需找到新的方式来激活平台内容生态,吸引更多用户发言。以往,互联网厂商会寄希望于创作者,但meta现在选择用AI来代替。他们希望通过引入AI角色,为Facebook带来一批具有互动性的NPC,从而增加平台的活跃度。
然而,这一决策也引发了诸多质疑。许多用户认为,meta作为社交平台的拥有者,主动生产“水军”是违背平台治理原则的行为。毕竟,查封机器人账号、删除虚假评论等打击“水军”的动作,一直是meta过去十余年里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今却突然放开以AI驱动的机器人用户,让人难以理解其背后的动机。
还有用户担心AI角色的引入会对平台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如果AI角色过于活跃,可能会挤压真实用户的发声空间,导致平台内容质量下降。同时,AI角色的行为也可能引发争议和纠纷,给平台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和质疑,但meta似乎并没有放弃这一决策。他们或许认为,现在的Facebook缺乏人气,需要一批具有互动性的NPC来激活平台。同时,这一决策也可能只是meta在元宇宙领域的一次尝试。如果效果能够达到预期,他们可能会将AI Studio运用在自家的元宇宙平台Horizon Worlds上,为这一失败的项目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