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商品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成为街头巷尾的新景观。这些店铺以蓝底白字的醒目标识和循环播放的俄语歌曲吸引顾客,主打原装进口的俄罗斯特色产品。
然而,这些俄罗斯商品馆并非全部货真价实。有网友发现,部分商品实为中国制造,却打着俄罗斯进口的旗号,引发争议。这一现象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被误导,纷纷呼吁“避雷”。
据悉,面对公众的质疑,一些俄罗斯商品馆已经开始进行整改。这些店铺原本以原装进口为卖点,销售休闲零食、面包饼干、奶制品、套娃等俄罗斯特色商品。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遇到的俄罗斯商品馆。
招商人员透露,俄罗斯商品馆的盈利能力强劲,部分门店甚至能在三到六个月内回本。这也解释了为何这类店铺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
数据显示,天眼查上以“俄货”为关键词搜索,一年内成立的相关公司就达894家。这些公司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其中牡丹江市今年累计注册的相关企业就超过500家。
法律专家指出,非进口商品冒充进口商品很可能构成消费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如果故意将非进口商品宣传为进口商品,将承担法律责任,并需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
尽管俄罗斯商品馆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但业内人士对其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有分析师指出,部分店铺可能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或通过先出口再进口的方式将商品变成“俄罗斯商品”。这类门店要长久发展,还需注重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