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运版图上,上海港再次书写了辉煌篇章。12月22日,随着一个身披红色外衣的集装箱稳稳落座于远洋货轮之上,上海港宣布其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成功突破5000万标箱大关,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集装箱码头。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上海港连续15年稳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榜首,更彰显了其作为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卓越地位。
航运,这条国际经贸的“生命线”,承载着全球约80%的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流量与流向,宛如宏观经济的“风向标”,而国际枢纽港则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在全球经济波动调整的背景下,上海港实现能级跃升,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进一步巩固了上海港在全球航运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上海港的“增量”,为全球经贸稳定贡献了“定力”。面对国际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港口以航运互联互通的“确定性”应对,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向全球传递了经济企稳的积极信号。
这一年,上海港国际航线繁忙,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上海海关今年已监管进出上海港的国际航行船舶超过4.3万艘次,同比增长2.5%,预计全年将创历史新高,突破4.5万艘次。目前,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连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
上海港的繁荣背后,是货物流量的高度集聚。上海港的外贸出口重箱增长显著,这显示出中国产业经济持续为全球贸易注入动力,中国与世界的经贸联系愈发紧密。作为全球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上海口岸平均每天进出口货值超过298亿元,每小时进出口额超过12.4亿元。港口的“晴雨”直接反映了经济的“冷暖”,电动汽车、集成电路等热门进出口产品带动了贸易热潮。
上海港不仅面向欧洲、北美、日韩等发达市场,还是全国最大的对非贸易口岸。上海港的全球“航路”连接着国际经贸的“账本”,让世界各地共享物流优化带来的发展成果。从港口看经济,物流数据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晴雨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高于10月份的5.3%,引发广泛关注。
上海港的“内外联动”不仅推动了自身箱量攀升,还带动了沿线产业的发展。上海港与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沿线的港口深度合作,畅通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广阔的产业腹地与上海港的“内外联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下,安徽水运货运量占比显著提升,为当地节约了巨额物流成本。上海港还通过“中国方案”赋能海外港口建设运营,如秘鲁钱凯港的自动化码头建设,不仅缩短了航行时间,还提升了港口效能。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智慧港口方案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复制应用,为国际航运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上海港在绿色转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4月,上海港成功完成了大型集装箱船的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这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上海港在液化天然气和绿色甲醇业务上竞跑突围,已位列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港全球前三位。未来,上海将全力打造“上海港清洁能源加注中心”,助力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建设。
上海港还积极与洛杉矶港、汉堡港等共建“绿色航运走廊”,为全球绿色航运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港口、航运企业的协同创新不断推进,共同推动绿色能源的生产、运输和使用,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在软实力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远海运集团牵头组建的全球航运商业网络,联合全球港航头部企业共同打造基于区块链平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上市交易,成为国际航运市场观察经济冷暖、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
上海港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硬实力的提升上,更在于其作为全球航运中心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东海之滨的一片海滩到如今的全球航运坐标,上海港的历史性跨越见证了中国对外经贸发展通道的拓宽和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