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旗下的《月刊:快报》中引发轰动,其核心观点直指长久以来支撑宇宙学理论的“暗能量”可能并不存在。这一颠覆性的见解或将促使科学界重新审视宇宙膨胀的奥秘。
长久以来,宇宙在各个方向上均匀膨胀的观点在天体物理学界几乎成为共识。为了解释观测到的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科学家们引入了“暗能量”的概念,这是一种尚未被直接探测到的神秘能量,被认为在推动着宇宙的加速扩张。然而,这一理论始终伴随着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科研团队近日发表了一项突破性发现,他们通过对超新星光变曲线的精密分析,揭示了宇宙膨胀可能并非如先前所认为的那样均匀。这一发现为无需“暗能量”的宇宙膨胀模型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模型被称为“时间景观”模型。这一模型提出,观测到的光被拉伸的现象并非源于宇宙的加速膨胀,而是源于时间和距离测量方式的误差。
根据“时间景观”模型,引力强度的差异会导致时间流速的变化。在引力较强的区域,如银河系内部,时间流逝得相对较慢;而在引力较弱的宇宙空洞中,时间则流逝得更快。因此,当在宇宙空洞中观测时,由于时间流逝更快,空间膨胀的现象看起来就更为显著,从而给人一种宇宙在加速膨胀的错觉。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的发现为理解宇宙膨胀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解决一些长期困扰科学界的宇宙膨胀关键问题提供新的线索。然而,这一模型是否真正成立,还需进一步的观测验证。欧洲航天局的欧几里得卫星以及美国航天局即将发射的罗曼空间望远镜将承担起这一重任,它们将通过对宇宙的深入观测,为“时间景观”模型提供更为精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