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天事业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团队在2024年12月17日晚的出舱活动中,凭借与空间站机械臂及地面科研团队的紧密配合,圆满完成了长达9小时的舱外作业,这一壮举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时长记录,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始终致力于探索宇宙的中国航天人来说,此次出舱活动或许只是他们日常科研任务中的一次常规操作。然而,这一成就却在外媒眼中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多家国际媒体纷纷报道,中国航天员此次的太空行走,不仅打破了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时长记录,更一举超越了由美国宇航员保持20多年的世界最长太空行走纪录,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提及,中国航天员此次太空行走的持续时间达到了9小时,超过了美国宇航员詹姆斯·沃斯和苏珊·赫尔姆斯于2001年3月12日创下的8小时56分钟的记录。CNN认为,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太空计划的雄心壮志,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同样,印度媒体也对中国航天员的出舱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印度时报》和《经济时报》等印媒纷纷以“中国打破美国太空行走纪录”为题进行报道,强调这是中国太空探索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印度NDTV网站更是预测,中国有望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除了时长记录外,中国航天员身着的“飞天”航天服也引起了美国“太空新闻”网站的关注。该网站指出,“飞天”第二代航天服的设计工作时间为8小时,使用寿命为3年,可使用15次。然而,中国航天员此次却成功地在航天服设计工作时间之外,完成了长达9小时6分钟的出舱活动。对此,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解释称,航天服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到一定的余量,以确保在实际使用中能够超越设计指标。
在中国空间站内,共有三套舱外航天服,分别饰以红色(A)、蓝色(B)和黄色(C)的标识。为了延长航天服的在轨使用寿命,每次出舱任务都会尽量平衡三套航天服的使用频次。当航天服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或使用次数后,会先进行性能评估,以确定是否能够延长使用寿命。若无法继续使用,则会在不可维修的情况下被替换。
然而,出舱活动的成功并非仅凭设备就能实现。杨宇光指出,航天员的专业训练和日常严谨态度,以及各系统科研人员的支持,都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每次舱外活动中,除了出舱的航天员外,还有舱内值守的航天员紧盯监控屏幕,配合机械臂的操控,为出舱航天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助。中国空间站与地面科研人员之间的天地通信也至关重要,如今已可以实现连续几小时不间断的通信,确保空间站上的监控视频能够实时传回地面,为航天员提供更好的出舱活动支持。
在选择出舱时机时,中国航天团队也会依托空间预警系统,避开空间碎片以及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等潜在风险,确保出舱活动的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