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界引发了轰动,他们成功获取了月球背面的古磁场信息,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填补了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研究空白。
在新华社发布的一组照片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蔡书慧副研究员和部分团队成员站在一幅科研成果示意图前,面带微笑,显得格外兴奋。他们手中的这份成果,正是人类历史上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完成,他们利用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分析了约28亿年前的月球背面磁场信息。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月球磁场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更为探秘“月球磁场发电机”的工作机制带来了新的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科学界一直认为,月球在42亿年前至35亿年前曾拥有相对活跃的磁场,其强度甚至接近现今的地球磁场。然而,大约在31亿年前,月球磁场急剧减弱,并一直维持在低能量状态。尽管此前已有一些关于月球古磁场强度的数据,但这些数据主要集中在30亿年前,对于月球磁场中晚期的演化情况,科学界一直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
而此次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则记录了来自约28亿年前的月球背面磁场信息。这一发现无疑将大幅提升人类对月球古磁场时空分布的认知,为月球磁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对4颗毫米级的玄武岩岩屑样品进行了磁学研究。他们惊讶地发现,月球磁场在约28亿年前曾出现过反弹现象,这一发现明显不同于此前学术界的认知。这一新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月球磁场演化的研究内容,更为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月球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