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夏文化的探索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夏文化的研究对于揭示历史脉络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一系列关于夏文化考古的新发现被公布,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启示。
首先,位于周口市太康县的刘庄遗址,考古学家们有了令人兴奋的发现。这处从龙山文化时期延续至明清时期的聚落遗址,不仅揭示了龙山至夏代早期小型城址的建筑方式和空间布局,更重要的是,通过碳十四测年技术,确认其城墙的建造与使用年代已进入夏代早期纪年。这是豫东地区首座被确认的进入夏代早期纪年的城址,为夏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
与此同时,在叶县余庄遗址,考古学家们同样收获了丰富的考古资料。余庄遗址不仅规模大、等级高,而且文化内涵丰富。遗址外围由人工挖掘沟渠、自然河道及洼地构成的环壕,内部则分布着高等级居址和墓葬。这些发现不仅为探索中国礼制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研究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复杂化和早期夏文化等课题带来了新视角。
在郑州市的张砦遗址,考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里不仅发现了龙山文化晚期至唐宋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还揭示了一处龙山文化时代的城址。城址内包括壕沟、夯土墙等建筑遗迹,以及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灰坑、房址等,为研究郑州地区该时期聚落形态变迁提供了新材料。尤其是龙山文化晚期阶段修筑的城址,推测其可能承担有特殊功能,为夏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与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启动的“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在豫南汝河流域的调查勘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竹沟河下游地区的调查勘探是首次尝试,发现了多处史前遗址,包括竹沟、谭冢等,这些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年代涵盖多个文化时期,为豫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和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最后,在太康方城遗址的勘探工作中,也发现了令人瞩目的遗迹。遗址东南部为仰韶文化的分布区,西北部则为龙山文化时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存分布区。遗址外围的一道宽约20米的壕沟,以及地表采集的各类陶器残片,为全面了解方城遗址不同时期的聚落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推进豫东涡河流域史前至夏代考古聚落和社会研究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