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的广袤土地上,肉牛、玉米和马铃薯等农牧产业不仅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也是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些产业常常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双重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资本市场如何发挥支农作用,特别是通过“保险+期货”模式来构建风险屏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兴业证券宁夏分公司总经理叶绿军,深入了解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实践。
叶绿军介绍,该项目由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作为实施主体,通过捐赠公益资金,为种养殖户和合作社等提供全额保费补贴,使他们能够购买商业性价格保险。当市场价格波动触发保险赔付条款时,保险公司将进行赔付,从而有效保障农户的收入。同时,保险公司会将风险转移给兴证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在期货市场上进行风险对冲操作,形成了“保单”护“账单”的风险保障机制。
兴业证券在探索“公益+保险+期货”模式的过程中,还引入了高校科技资源,形成了“公益+高校+保险+期货”的新模式。以宁夏隆德县的肉牛产业为例,厦门大学不仅提供了能够有效解决青贮饲料腐败问题的微生物制剂,还援建了制剂生产车间,实现了规模生产和技术推广。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肉牛养殖的科技水平,还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科技助农,兴业证券还通过订单式消费帮扶等方式,拓展消费渠道,助力村集体经济创收。在隆德县,一个肉牛饲料农业保险帮扶项目近期实现了理赔,698户肉牛养殖户获得了85万元的理赔金,赔付率高达277%。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得益于“公益+保险+期货”的金融助农工具,更离不开“高校科技”的融入和助力。
叶绿军表示,兴业证券在宁夏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当地农牧产业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还为“保险+期货”模式服务乡村振兴产业提供了新的范式。截至目前,该公司在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等地区已经开展了5个“公益+保险+期货”项目,保险品种覆盖牛饲料、玉米等,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了超过7000万元的保险金额,累计支付保费达161.4万元,完成赔付近105万元,惠及3000多户农户和4个农业合作社。
兴业证券还不断拓展“保险+期货”的内涵和模式,引入公益、交易所、高校等资源,推动完善行业生态,更好地服务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在西藏、云南等省份,该公司也落地了生猪、牛饲料、鸡蛋、天然橡胶等“保险+期货”项目,累计向农户、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提供风险保障近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