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沉痛宣布,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该校物理学院天文学系资深教授吴月芳,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末的12月13日晚18时36分,在北京悄然离世,享年86岁。吴教授的一生,是光辉奉献于教育科研事业的一生。
据悉,吴月芳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她离世后的第四天,即12月17日上午10时至11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兰厅举行。这一消息,让无数师生与同行深感悲痛,纷纷表示要前往送别,以表达对这位天文学界泰斗的深切缅怀。
吴月芳,这位出生于1938年7月1日浙江诸暨的杰出女性,自青年时代起,便将满腔热血投入到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中。1958年,她踏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校门,专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留校,从此与北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64年起,她在技术物理系任教,后转入地球物理系天文专业,直至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退休。
然而,退休并未成为吴月芳教授科研与教学生涯的终点。她依然活跃在天文领域的前沿,继续为北京大学和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一坚持,便是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吴教授不仅是我国恒星形成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更是国际天文学界公认的杰出学者。
她的学术成就斐然,多次荣获国内外重要奖项。2011年,她荣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授予她突出贡献教师称号;2019年,她又获得北京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特等奖;2020年,更是荣膺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五届张钰哲奖。这些荣誉,是对她卓越贡献的最好见证。
吴月芳教授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在国际天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她首次揭示了分子外向流质量与原恒星吸积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研究了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引力坍缩现象,建立了早期分子云核大样本,为恒星形成初始条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她还发现了长碳链分子的新产区,并提出了激波碳链化学的新理论,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天文学研究向国际前沿的迈进。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吴月芳教授深受学生的爱戴与敬仰。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心,精心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天文人才。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学生已成为中国天文界的栋梁之才。吴教授还创立了北大天文学科本科生论坛,这一特色品牌学术活动,已成为全国高校天文学科中的重要交流平台,对推动我国天文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