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纪念三星堆遗址发掘9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四川大学主办,并得到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三星堆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主题为“欧亚大陆青铜时代中的三星堆:九十年后的国际省思”,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参与。
在为期数天的会议中,14日至15日的议程尤为引人关注。学者们纷纷上台,围绕三星堆的技术成就、艺术风格、资源利用以及信仰体系等核心议题,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独到见解。台下,与会专家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疑问,现场互动频繁,学术氛围浓厚。
多位专家的报告内容新颖,引人深思。其中,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朱凤瀚在其报告中,特别探讨了三星堆器物坑中象牙的镇邪作用。他指出,象牙的填埋总是伴随着青铜器的埋入,这一现象在多个器物坑中均有出现。朱教授认为,象牙作为古人心目中的辟邪灵物,可能在这些坑中起到了镇压祭祀圣物“灵力”的作用。他还进一步推测,这些坑的填埋可能与三星堆的“敌对势力”有关,旨在通过摧毁祭祀物件,从精神和信仰层面打击敌人。
另一方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黎婉欣则对三星堆青铜艺术中的“怪异”元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她指出,三星堆青铜器造型奇特,人像姿势扭曲,器物组合复杂,给人以怪异之感。她推测,这些造型特别的人像可能具有突破物质世界限制的能力,而复杂组合的器物则可能是通过长时间积累、在特殊时间节点加铸而成的。这一观点新鲜有趣,与现代人对古蜀人浪漫松弛状态的印象不谋而合。
华盛顿大学艺术史学教授王海城在其报告中提到了全球视野下的三星堆。他提到,在拉丁美洲和欧洲,人们有抬着神像游行的传统,这与三星堆青铜器造型的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他还进一步推想了三星堆神庙在古城中的地位,认为其可能兼具贸易中心的功能,储藏并再分配贸易所得珍贵物品。
会议期间,其他学者也分别从冶金考古、海贝研究以及古代大型动物与人类关系等角度,对三星堆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这些精彩的报告一次又一次激起台下掌声,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此次会议的举办对于系统梳理三星堆研究成果、探寻国际视野下的新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