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望远镜:填补空白,揭秘宇宙红外波段奥秘

   时间:2024-12-03 21:30:44 来源:ITBEAR作者:247天当地事儿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我国在红外天文观测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位于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的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已经正式投入观测并成功发布了首批观测图像。

这批图像包括超新星SN2024xal的近红外波段图像,这是由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拍摄的。与之对比的是,另一张图像则是由两微米全天巡天项目拍摄的同一区域的历史图像。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地基红外天文望远镜首次使用国产探测器,在K波段实现了科学级成像观测。

长期以来,我国在红外天文观测领域一直存在短板。由于红外探测器的落后,我国在该领域的观测设备非常缺乏,甚至一度停止了红外观测。为了弥补这一空白,中山大学提出了80厘米红外望远镜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11月正式立项,随后项目团队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全力投入研制。

经过不懈努力,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终于在2024年落户于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赛什腾山这一世界级光学红外天文台址。该望远镜采用三反射镜和改正透镜组光学系统,搭载了两台终端红外相机,可以通过第三反射镜进行切换,服务于各类天文科学目标。

该望远镜的科学任务主要是捕捉红外波段的宇宙天体动态变化。当空间中的X射线、伽马射线卫星以及地面上的光学巡天望远镜发现暂现源后,该望远镜可以快速指向目标进行红外波段的观测。目前,该望远镜已经成功观测到超新星SN2024xal,并在持续监测过程中观测到其光度明显下降。

近红外观测对于研究早期宇宙中类星体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由于宇宙膨胀,距离地球较远的天体会发生红移,导致其光谱向红色波段偏移。而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正是填补了我国在红外天文观测领域的空白,为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工具。

据望远镜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马斌介绍,此前我国上一代红外望远镜采用光电倍增管探测器,不能直接成像。而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则使用了国产探测器,在红外K波段实现了科学级成像观测,大大提高了观测效率。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我国在红外天文观测领域的空白,还将与我国在光学、射电、高能波段的望远镜协同观测,揭示宇宙深处的奥秘。

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的口径为80厘米,这意味着它能够搜集到更多的光,看到更多的细节。虽然在国内属于中等口径,但其创新之处在于红外波段科学级成像观测技术,这对于推动我国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