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乌镇“智”新时刻丨货拉拉陈宇:数智化和AI能力让货运更安全

   时间:2024-11-22 18:02:15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封面新闻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记者 张越熙

11月2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智能交通论坛在乌镇举办,论坛以“智联未来,交通无界—共创智能交通新生态”为主题。与会嘉宾聚焦智能交通未来与趋势,共话智能交通的发展、国际合作以及安全挑战等议题。

货拉拉公司首席安全官陈宇在论坛上表示,快速的移动互联是货运智能化时代的开始,数智化和AI能力让货运更安全。如何让道路、车辆、使用者之间紧密协同,构建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货拉拉公司首席安全官陈宇

货运数智化提高车货匹配效率

AI能力让货运更安全

“现实生活中,货运是一个服务链条很长、非标场景众多的行业。“陈宇以货拉拉举例,平台上每天匹配的订单数以百万计,这需要做到人、车、货、路的数智化和精准匹配。如何让车货匹配,陈宇分享,首先要解决车的数智化。陈宇介绍,货拉拉测量和搭建了一套包含近5万个SKU的车型库,按照不同车辆外观和货厢长度对车型进行了精细分类,目的就是精准匹配货物和车型,同时也在货车的设计制造上尝试突破,与国内领先的车厂合作持续投入,提升车辆的智能感知与主动安全能力。

货的数智化也是一个难点。据了解,在货拉拉平台上,货主下单时无需其他工具,通过App内的“AR识货”扫描即可测量货物体积,并自动推荐车型。“在路的数智化上,我们自主研发了货运地图,”陈宇称,货拉拉已经完成行业领先的货运地图定位、检索能力的自建,能够支撑选址、计价、分单、导航、热力图、碰面及围栏等多个不同场景,并给出解决方案。

货运数字化转型也为货物安全增加了保障。陈宇分享货拉拉的数字化经验,订单过程中,货拉拉通过自研的“安心拉”车载IoT智能硬件设备,实现对货物运输的实时监控,利用AI安全防控系统对危险品订单进行识别管控。在AIGC时代,货拉拉还自主研发了行业大模型“货运无忧”,可以生成文本,辅助处理关于货运行业和业务流程的问答、逻辑、计算等问题。“人、车、货、路的数智化,加上AIGC的技术应用,组成了货拉拉的‘智慧大脑’中台系统。通过这个智能化中枢,货拉拉实现了对动态定价、智能分单、运力调度、营销拉新等业务全流程的AI化调配与覆盖,这同时也是我们在智能货运领域的开拓和探索。”陈宇说。

人工智能技术等推动智能交通飞速发展

专家呼吁构建智能交通新生态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以己智能交通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演讲中提到,智能交通代表了这个时代最紧迫的挑战以及非凡的机遇之一,需要各个利益攸关方齐心协力,创造有利于个人以及全球经济的交通解决方案。据鲁以己介绍,到2023年,包括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在内的智能汽车市场的价值可能会超过5000亿美元,这种快速扩张是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所推动的,这些技术正在重新定义传统的模式,与此同时,创新已经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通过交通运输和智能网联方面的改变,提高了我们智能交通的安全性、效率性以及用户和运营商的整体体验。

他通过无人驾驶汽车举例,其代表了在该领域最有前途的创新之一,智能交通的网联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实时导航以及实时数据监控的处理,这些车辆可以大大降低汽车发生事故的风险,优化路线,改善城市交通的管理。从我们的车载传感器以及摄像头收集的数据,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通过诸多的方式来预测以及应对交通的状况,减少行驶时的时间以及燃料的消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些车辆不仅仅是在乘用车领域,在零售领域,它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用来创建无人驾驶的移动商店,以更加高效、更加可持续的方式直接让我们的消费者来提供产品。

在谈及低空经济时,鲁以己表示,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到2040年自动驾驶汽车、飞机的市场可以达到1.5万亿美元,然而智能交通未来真正的基石在于合作。“我看到了中欧伙伴关系的巨大潜力,一方面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在整个创新领域制定安全标准和促进环境可持续方面,我们双方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在大规模实施人工智能以及利用大数据优化交通系统方面,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相信双方之间的合作,可以创建出来一个智能交通的生态系统。”鲁以己再次呼吁,智能交通的未来不受国界的限制,通过国际合作以及最先进技术的共享可能性,当下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我们处于开始阶段,不仅仅将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还将改变我们获取服务以及产品认证的方式。”他指出, 现在,是时候联合起来了,建立起一个安全、高效、可持续以及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智能交通生态的系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