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为爱“氪金”买万元情感课程,爱情哪有捷径可走?

   时间:2024-11-20 19:10:19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封面新闻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可以帮助受访者消除负面情绪和复合。图/新京报资料图

日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现在出现了一批打情感牌的博主或咨询师。他们以修复或促进亲密关系、提升社交能力等为噱头,瞄准失恋或渴望恋爱的人群。同时以低至几十元的咨询服务为诱饵,再逐步以化解情感危机或促成关系为由,推出万元代聊服务或情感课程。

但这些课程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所谓服务或课程根本没有效果,甚至导致自己和异性的关系反倒一落千丈,由此大呼上当受骗。

事实上,这种服务本身就是可疑的——由他人指导自己谈恋爱,甚至精确到如何邀约、如何回信息,这听着就不太靠谱。每个人、每段感情的具体情况都千差万别,指望一个模板化的导师能为自己寻得爱情,这不太现实。

不过,这也并不能全怪消费者丧失理智,关键还是这些所谓的咨询师精心布置了“套路”:先用低价引诱消费者上钩,再将自己的效果夸大,直至推出高价课程,让消费者彻底入坑。

从这个角度看,有些机构已经不再像是服务,而是一种精神控制。咨询师抓住了一些消费者的性格弱点,比如,不善言辞、缺乏交往经验等,再利用他们为情所困的困境,精准进行收割。

更离谱的是,很多机构似乎也预判到了自己的不靠谱会招致纠纷,故而在过程里留下了“后门”。比如,收集消费者的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信息。当消费者想要维权时,咨询师则声称要曝光、“开盒”,用以吓退消费者。种种手段,不一而足。

客观来看,提供情感咨询并不在法律禁止之列,市场需求存在,相关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其中存在大量虚假宣传的元素,如有的课程动辄打出“化解危机”“学了能救你”“可以走捷径”等旗号,这或许构成了对消费者的误导。

而这些所谓的咨询师在维权时祭出的各种手段,如拿个人信息恐吓消费者,也涉嫌对消费者的权益侵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咨询师的各种服务,当然也要遵循这一要求。

不过,有法律人士指出,目前此类情感咨询服务行业存在监管空白,相关咨询从业人员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也正因为标准缺失、效果难以量化,情感咨询服务成了消费纠纷的高发区域。

在一些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达数千条,大多涉及退款难、霸王条款、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等问题。由此可见行业乱象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因此,对于这种情感咨询服务,相关部门不妨制定更加细致的规则和标准,对其中的虚假宣传等问题进行更明确的界定。通过明晰行业规则,依法依规助力消费者维权。同时,考虑到这些服务大多依托于互联网平台,那么平台对这种纠纷频发的状况也当有所反应。

除此之外,作为消费者,也不妨在这些乱象中逐渐厘清一个真相——爱情不能“买卖”,更没有捷径可走。相比于天花乱坠的宣传,更应当相信真诚的态度、人格的契合、长久的陪伴。在面对类似服务的时候更要擦亮双眼,谨防被别有用心者所收割。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