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开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秋季研讨会上,京东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朱太辉,就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发表了深度见解。他强调,民营经济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被低估,民营金融机构的潜力亟待挖掘,以推动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效率与活力。
朱太辉指出,尽管近年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显著,但民营经济所获得的金融服务,仍远未匹配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78万亿元,占比达到31%,但仍有提升空间。
针对这一问题,朱太辉提出了三大策略。首要的是,确认民营经济在金融服务中的核心地位,认识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巨大潜力。其次,他呼吁改革并完善金融机构的准入、治理与退出机制,充分释放民营金融机构的“鲇鱼效应”,作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第三,他强调,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支持平台企业上市,畅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对于增强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信心至关重要。
朱太辉进一步表示,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稳健支撑,也离不开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的特色化服务。为此,他建议从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高度,全面规划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路径。
具体而言,他提出了三个方向:一是完善制度框架,为民营金融机构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朱太辉认为,应当对民营银行前十年的发展进行系统评估,并据此完善准入条件、展业政策和监管要求。二是放开民营金融机构准入,以金融机构多样性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性,满足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核心要求。三是强化监管与畅通退出机制,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