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在AI战略上的新动向近日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李彦宏明确表示,百度将致力于打造“数百万个超级有用”的应用,而非单一“超级应用”。这一表态,与之前百度内部战略会议的决策遥相呼应,显示出百度正由大众市场转向细分场景。
数据显示,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已达15亿次,较去年底增长30倍,15万家企业入驻其智能体平台,80万开发者加入生态建设。然而,这些成就背后,百度在消费级AI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去年,百度以“文心一言”对标ChatGPT进入市场,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百度逐渐失去定位,最终“文心一言”更名为“文小言”,试图挽回市场,但仍未取得显著成效。
李彦宏的这一战略调整,看似是对AI发展的独到见解,实则可能是百度在消费级市场受挫后的无奈之举。当前,AI领域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OpenAI、Anthropic、微软等巨头都在积极打造“超级应用”,通过大规模触达消费者,积累用户数据,优化模型能力,构建生态壁垒。而百度却选择将重心放在企业服务和AI Agent开发上,这种分散化的策略,可能导致百度在未来的竞争中迷失方向。
百度对“超级应用”的回避,不仅削弱了其在AI领域的长期竞争力,还导致用户反馈闭环的缺失和生态建设的困境。文心大模型的调用量虽然增长迅速,但单纯依靠API调用,难以带来有效的大模型能力优化和迭代升级。同时,百度在消费级市场的失位,也影响了其在企业服务领域的优势。毕竟,在AI时代,消费级应用和企业服务之间的边界正变得模糊,两者都依赖于同样的大模型基础能力。
李彦宏的“非主流”策略,可能让百度错失历史机遇。在AI这个技术变革的时代,百度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如果不能及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影响力,最终也可能被市场抛弃。今年4月的Create大会上,李彦宏就曾表达过对开源模型可能落后的担忧,这背后同样反映出他对百度在B端市场可能遭遇冷遇的焦虑。
李彦宏的表态,或许暗含着“做不好超级应用”的无奈。百度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更需要一款真正面向消费者且受欢迎的旗舰产品来巩固其地位。然而,当前百度在消费级市场的表现,却让人对其未来充满担忧。百度需要重新审视其战略选择,避免在AI时代的竞争中逐渐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