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为王的新时代,企业家们纷纷下场,与网红、主播们同台竞技,成为互联网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成功经历,成为了这场流量盛宴中的佼佼者。
雷军的翻红并非偶然。从去年8月的年度演讲开始,他就开始精心准备,通过讲述自己的大学趣事和创业经历,为后来的爆红奠定了用户基础。今年3月,小米SU7的上市更是将雷军的话题讨论推向高潮。他亲自为车主开车门的举动,被网友戏称为“千亿总裁的接地气”,进一步提升了他的亲民形象。
雷军的成功,让企业家个人IP的打造成为热点。他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为小米产品持续导流,带动了市场对小米造车新业务的关注。小米SU7的交付量因此大幅提升,雷军也趁热打铁,带领小米高管团队“组团”加入网红赛道。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家都能像雷军一样成功。三六零创始人周鸿祎虽然也通过一系列策划事件重返大众视野,但他的流量关注没有一个具体的落点,难以直接转化为产品销量。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则通过物理课等个人兴趣分享重返公众视野,但搜狐品牌难以承载如此大量的关注。
相比之下,车企大佬们与雷军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同样与背后企业密切绑定,围绕旗下产品更新内容,以此吸收粉丝为业务赋能。蔚来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都以企业家的身份下凡,为企业品牌背书。
制图:企业家网红的不同模式
当然,流量并非只有益处。社交媒体会放大高管说的每一句话,带来曝光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不可控的风险。百度副总裁璩静因不当言论引发轩然大波,给百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样,围绕俞敏洪的过度关注也给东方甄选带来不小的麻烦。这提醒我们,流量就像一把双刃剑,需要谨慎使用。
尽管存在风险,但企业家们仍然对下场做网红充满热情。在他们看来,这是节省营销预算、提升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企业家个人IP只是一阵风,不会成为潮流。企业的立身之本仍然是受市场认可的产品和实打实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