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盛大的在轨交付仪式与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揭开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天关”卫星(又称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的神秘面纱。这颗卫星成功捕捉到了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标志着中国在X射线时域天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天关”卫星于2024年1月9日成功发射,它肩负着探寻宇宙高能暂现天体的使命,并能发布预警,引导其他天文设备进行后续观测。此次发布会的嘉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雷淼,为我们揭示了“天关”卫星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天关”之名,源自公元1054年金牛座附近的一次超新星爆发,被北宋司天监记录为“天关客星”,其遗骸即为著名的蟹状星云。至今,蟹状星云的中心仍散发着强烈的X射线辐射。
2024年6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蟹状星云的新细节图,展示了这颗中子星及其两极强烈的X射线辐射。这进一步证明了X射线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天关”卫星配备了先进的观测设备,包括两部沃尔特型观测单元和12个“龙虾眼”模块。沃尔特型观测单元利用金属片引导X射线聚焦,而“龙虾眼”模块则模仿龙虾眼睛的结构,通过方形微孔阵列汇集X射线,实现大视场观测。这种组合使得“天关”卫星既能进行精密定向观测,又能快速扫描广阔的天空。
“天关”卫星的工作流程十分高效:它一边绕地球飞行,一边用“龙虾眼”大视场望远镜巡视太空。一旦发现值得细看的X射线源,就会立即调动沃尔特型望远镜进行定向观测。同时,“天关”卫星团队还积极与其他天文机构合作,发布天文警报,引导它们进行后续观测。
“天关”卫星的成功发射和运营,不仅提升了中国在X射线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地位,还促进了全球天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与世界各国的天文机构合作,“天关”卫星正逐步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