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基本粒子世界的征途中,科学家们一直将希格斯玻色子视为解开质量之谜的关键。自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成功捕捉到这一“上帝粒子”以来,研究不断深化,但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迹象依然难觅。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们,特别是ATLAS实验小组,正通过双重策略推进研究:一方面,他们致力于提高希格斯玻色子测量的精度;另一方面,他们积极搜寻“新物理学”的蛛丝马迹。最近,该小组在《高能物理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对产生事件的深入探索。
这项研究聚焦于希格斯玻色子对衰变成电子和介子等轻子家族粒子的过程。尽管在标准模型中,希格斯玻色子对的产生极为罕见,但一些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预测其产生频率可能更高。因此,ATLAS实验小组将这一罕见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
为了寻找这些罕见事件,科学家们采用了基于决策树的机器学习技术。他们模拟了希格斯玻色子对产生时探测器中应出现的信号,并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尽管目前尚未发现与标准模型不符的现象,但这一研究为未来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大型强子对撞机即将迎来重大升级,光束强度将大幅提升,质子碰撞次数也将显著增加。科学家们期待在更多数据的支持下,能够直接观察到双希格斯玻色子产生的事件,从而验证今天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