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近日再次调整货币政策,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5%至4.75%区间。这一举措是在继9月降息后的第二次行动,符合市场预期。长期以来,美联储利用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通过“放水”与“收水”的周期操作,在全球范围内攫取经济利益,形成所谓的“美元潮汐”。
回溯历史,为应对新冠疫情,美联储曾采取激进降息措施,利率一度接近零,并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国通胀飙升。至2022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1%,创40年来新高。为遏制通胀,美联储自2022年3月起连续11次加息,累计加息525个基点,将利率推至23年来最高水平。
然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并非出于全球经济稳定考虑,而是基于美国自身利益。在激进加息后,全球流动性收紧,多种货币贬值,发展中国家面临偿债困难。如今,美联储再次降息,看似是货币政策的正常调整,实则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动荡。
理论上,降息将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然而,这也可能引发游资快进快出,冲击国际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可能加剧,导致贸易失衡风险上升。同时,增加的流动性可能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利率下行往往伴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信用的快速扩张。由于利率降低,一些经济体可能过度借贷,从而加大未来债务违约的风险。历史上,多次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都曾引发新兴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
美联储的降息操作,虽短期内可能为市场带来流动性,但其长期影响却不容忽视。全球金融市场和贸易体系都将面临新的挑战,新兴市场经济体更需警惕潜在的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