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近日迎来了第二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嘉宾参与。论坛首日,各国考古学家在实地探访良渚博物院、遗址公园及考古保护中心后,纷纷表达了对良渚文化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评价。
英国杜伦大学的罗宾·肯宁汉教授对良渚古城遗址印象深刻,认为“眼见为实”的实地考察环节极为重要。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因诺森·皮吉拉伊教授则强调,良渚文化的国际性价值不容忽视,它是连接世界文明的桥梁。
墨西哥考古学家帕特里西娅·莱德斯玛·保茜分享了现代社会中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她认为考古学能帮助人们跨越文化差异,增进相互理解。雅典大学的埃弗里迪基教授则展示了她在良渚博物院内拍摄的陶器照片,并期待未来希腊与中国古典文明之间能有更多交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白简恩对良渚文化的发展表示浓厚兴趣,并将其与埃及文明进行了比较。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则通过良渚考古研究,探索未来文明的可能性。嘉宾们一致认为,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彼此尊重与借古鉴今至关重要。
论坛上,多位嘉宾提及“共同点”与“彼此尊重”,强调了良渚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墨西哥的帕特里西娅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应更加平和与尊重彼此。
初到中国的埃弗里迪基教授被中国人的热情友好深深打动,表示此次中国之行意义非凡,未来还将再次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