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初期有多难?郑宝用告诉任正非:全世界没有我们这么搞科研的

   时间:2024-10-30 16:00:36 来源:老方说老方说作者:柳晴雪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郑宝用是真正的天才,他是华为最初技术力量的骨干。

众所周知,华为成立后做过一段时间的交换机代理,其实那个时期小交换机供不应求,很多单位和宾馆、厂矿等需要交换机,所以做代理的公司很多,但为什么华为能够比别人做的好呢?

这就要谈到郑宝用的贡献了,华为代理的是香港鸿年公司的产品,而郑宝用能够看着产品说明来进行改进,以符合用户的需求,光这一点就完败了其他代理公司。

要知道郑宝用也不是学通信的,好像华为早期技术班底很少有几个是真正通信专业的。郑宝用198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他是光电学院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华为公司,当时整个中国懂交换机的人才也没有多少。

装个电话竟然要交几千元的“装机费”,你敢信?

我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家里装个座机竟然还要交几千块的装机费,后来才知道我们可能是最后一批的“冤大头”,不久后这个费用就取消了。

而到了90后长大的时候,就都很少用座机了,大家都是用手机和社交软件联系、交流。

据业内人士回忆,国内邮电局从国外引进一万门的交换机,光机房就要占用很大的房子,需要十几个机柜,另外还要派人去国外学习怎么使用。国外产品长期垄断国内通讯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所以老百姓的通话成本就很高,装一部家庭电话还要排队,找关系,且缴纳四五千元的装机费。

后来华为等公司做出来的万门网络只需要两个抽屉大小,成本也相对低很多,大大降低了人们通话的成本。任正非说他们创业时候打电话用摇把子来摇电话,起点时候条件很差:

“我们公司第一代做通信产品的人是拿着一本大学老师的教科书,照着教科书在开发,就是从这样简单的路一步步走过来的。”

从《程控交换原理》说起。

任正非提到的教科书,应该就是陈锡生教授写的《程控交换原理》这本书。陈锡生是江苏无锡人,程控交换技术专家,他在1953年进入南京电信学校市话特别(大专)班学习,1956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58年南京电信学校升格为南京邮电学院,陈锡生在1999年退休。

在学校任教期间,陈锡生发现国内缺乏程控交换的专业书籍,他因为参与过CKJ128门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研制,近一万条指令程序都是他自己一行行写出来的。因此1987年出版的《程控交换原理》这本书兼具理论和实践,很受业内欢迎。

任正非说读教科书来做交换机,也是强调国内通信产业的基础薄弱,在那个时期,我们实在是太落后了。

但事物总是有利有弊,因为没有没有背上过去的传统包袱,华为公司也更容易吸收新鲜事物,简单说就是胆子大,敢想敢干,勇于冒险。

特别是郑宝用非常自信,敢为别人所不能为,但后来他去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展,看到西方的研发水平,才知道彼此差距之大。幸亏是成功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华为初期有多难?郑宝用告诉任正非:全世界没有我们这么搞科研的

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郑宝用等几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进公司就自己搞产品研发,也就是华为这样的公司和任正非这样的老板,换个公司和老板都不可能做这样的事。

郑宝用同志从40门交换机做起,又做生产工人,又去前线装机。一个搞激光的外行,经历摸索后,大胆地提出来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赶超AT&T 5号机,又碰到任正非这个傻子,他们多么像现代的堂吉诃德。C&C08成功后,正在拉斯维加斯参观完展览后,在电话上跟我说,回想起来,全身发抖,全世界没有我们这么搞科研的,同时采用这么多新技术,没有样机借鉴,一步到位地从头设计,幸亏我们成功了,失败了后果真不堪设想。

华为从HjD48开始自己研制交换机,先是看教科书,后是看产品说明书,摸索着研制。这里也必须提到郑宝用的聪明,很厚的两本说明书他竟然两个来星期看完,然后改进产品成功。

后来积累经验,锻炼人才,慢慢有了jk1000空分程控交换机、C&C082000门机和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郑宝用等一批技术人才构建了华为大厦的基础,他们保证了有竞争力产品的供应和后续研发、升级,从而方便了市场人员的工作。

郑宝用为什么会进步很快?

作为创业元老,郑宝用为华为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任正非的身体累垮过,郑宝用的身体也累垮过,他后来之所以“隐退”也未尝不是因为身体因素。

在华为快速发展的创业阶段,每天都是事赶事,真的跟打仗一样,市场人员在前方“打仗”,技术人员在后方供应“弹药”,有时候还要去一线服务,协助市场部搞定合同,真的非常辛苦。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作为一个协同奋战的团队,谁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拖大家的后腿,所以大家都很拼命。而郑宝用作为技术、产品的主要负责人,压力无疑更大,他一方面要负责研发,一方面还要持续学习,现炒现卖。

“郑宝用当初就是一个技术专家,我带着他到邮电系统去跑,他在邮电系统‘胡说八道’,人家群起而攻之,回来后跟我说‘明白啦,这是一个问题’,这样就进步了,又往前走了一步。”

任正非曾提及郑宝用的优点就是不要面子,追求真理和进步,敢于跟客户交流,“我们的接入网、商业网、接入服务器等概念都来自于与客户的交流,实际上就是客户的发明。很多知识智慧在客户手中,我们要多与客户打交道,乐意听取客户意见。客户骂你的时候就是客户最厉害的地方,客户的困难就是需求。”

另外,“郑宝用的字写得奇差无比,但是他拿着个笔记本,永远都在记笔记”,正是因为这样勤奋用功的钻研精神,郑宝用才能把产品做出来。华为最初的设备就是示波器和万用表,科研基础特别薄弱,在这么差的基础上还能进行科研创新,从无到有,研发出强竞争力的产品,除了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团队的奋斗之外,我们不得不感叹企业冥冥中或许也有一种“运势”的存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