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短视频平台上涌现了大量利用AI配音技术模仿科技大佬雷军“骂人”的视频,将雷军塑造成言语粗俗的形象。面对这一恶搞现象,雷军本人以愤怒的表情符号作出回应。目前,这类配音视频已基本从平台上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视频中的声音并非雷军本人,而是AI配音的产物。当前AI语音技术已高度发达,能够模仿各种情绪、口音、发音习惯乃至方言,且制作成本低廉,因此广受欢迎。
AI配音之所以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一方面满足了网民个性化与创意表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因其易于引起共鸣,从而激发了用户的分享欲望。
然而,这一技术也可能被滥用,带来诸多隐患。合肥警方近期通报的一起案件显示,有人利用AI伪造音视频,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类似地,模仿雷军的AI配音也引发了广泛争议,证明了AI配音引发的问题正在扩大化。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声音作为个人特征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声音进行配音创作,可能构成名誉侵权。如果内容具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性质,且情节严重,则可能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因此,网民在利用AI技术进行创意表达时,必须警惕其中的法律风险。同时,提供AI技术的公司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产品的安全管控措施,确保技术的合法合规应用。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伪造音频和视频变得越来越逼真,这也大大提升了信息欺骗的成功率,增加了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风险。抵御这种风险,需要企业、平台、公众、监管者联动的综合治理。
AI技术的应用边界在哪里?这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社会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伦理准则和法律框架,以指导AI技术的合理合法使用,确保其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