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年来,随着ChatGPT的爆火,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模型开发的热潮。国内各大厂商和创业公司纷纷涌入这一领域,试图在AIGC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各类AI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国AI原生应用的月活跃用户已达到1.2亿。然而,在这股AI风潮背后,哪些产品真正融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哪些是真正的需求,哪些只是暂时的风口?
尽管AI产品种类繁多,但在功能上的创新仍显不足,用户活跃度、留存率和商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能否出现具有颠覆性的杀手级应用,将是决定各家胜负的关键。
对于企业职员璐璐而言,AI工具已成为她工作中的“救星”。她常用字节跳动的豆包和腾讯的元宝来完成一些形式主义的文件编写工作,以提高效率。她发现,使用AI工具进行校对和完善句子比自己绞尽脑汁思考或上网搜索更为高效。在作图方面,她更倾向于使用豆包,因为它提供了尺寸和风格的选择。
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张清也常用AI产品进行翻译和整理工作。她认为,这些产品在翻译、整理和搜索方面表现智能,但在处理长篇文章时仍显不足,且在中译英时缺乏文化理解。
文化行业的从业者张瑞则对文小言赞不绝口。她表示,由于工作繁杂,经常需要写方案、活动总结和学习心得等“杂活”,严重影响了她的本职工作。而文小言能够帮助她快速整合资料并生成有一定逻辑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她的工作效率。
在B端市场,AI产品也为创业者带来了真金白银。AI领域的创业者张格源表示,他们利用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和一站式智能体开发平台Coze,为企业客户提供AI数字营销和自动化解决方案。这些AI产品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技术门槛。
然而,AI产品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隐忧。璐璐担心隐私泄露的问题,她表示,为了让AI写出更符合要求的内容,有时需要告诉AI很多前提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被用于勾勒出用户的画像。
目前,国内的AI应用市场竞争激烈。百度、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大厂的大模型产品以及“AI六小龙”等创业公司的产品都受到了用户的关注。然而,尽管用户数量庞大,但AI产品的留存率和商业化进程仍面临挑战。
资深AI领域从业者连诗路认为,大模型应用前景广阔,但企业在获客、留存、商业化以及技术发展上面临诸多挑战。他预测,AIGC的杀手级应用将在2026年前出现,并与万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