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信息时代,虚假信息如暗流涌动,而AI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让这一现象愈演愈烈。近期,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大量假冒“雷军”的发言视频,言辞犀利且常伴有粗口,内容涉及堵车、调休、游戏等热门话题。然而,这些视频实则为AI配音所为,与雷军本人并无任何关联。目前,相关视频已被平台逐步下架。
从人工造假1.0到AI深度伪造2.0,虚假信息的制造与传播已今非昔比。换脸、换声、换动作,甚至无中生有,AI技术的滥用让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国外政要、商界精英、明星等公众人物也纷纷“中招”,隐私被侵犯,公众认知被混淆,风险隐患日益凸显。
据《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增长了3000%,仅今年上半年,AI诈骗案案值已超过1.85亿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识别与治理深度伪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学者提出,应从假信息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链条的三个环节入手:制造、传播、接受。我国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逐步厘清了各方权责。同时,平台也需加强技术升级,用技术对抗技术,以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
在信息的洪流中,人们也需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面对所谓的“网络热点”及吸睛信息,应保持理性判断,避免盲目相信和轻易转发。优化媒介使用策略,平衡信源,打破“茧房”,改善“信息偏食”,拒绝“偏听偏信”,是每个人在信息时代应有的自觉。